那些我不知道的文化——家谱

取经行动742/1001(17.10.9)

【引言】

今天无意在桌子上看到一张纸,上面显示了六代人的姓名,我一看是李家的六代,再往前追溯,或许是没有了,于是问先生,他说,村上有。

可是,村子已经不存在了,大家都拆迁的没有了原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来一趟人世不容易,时间不长,至多百年。要将短暂的生命延续下去,除了子孙的繁衍,还需要智慧的传承。

所以,人们会在家谱上记录下祖先的遗训和教诲,留给后人。

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家有自己的家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家谱可以从一个某个层面上给你一些解答。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只要用你的姓氏,你的名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姓氏和名字是有来源的,所谓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是一个人特有的终身的符号,是不能乱起的,它有历史、血统、辈分、希望等多重含义,有了姓名,就知道你是谁,在整个家族脉络中处于什么位置。

第二个问题“我从哪里来”,翻开家谱,你就可以发现你的父母,父母的父母,沿着世系图,穿越时空,一个个往上找,最后可以查到最先的根源在哪,如中国人目前查到的最先的祖宗是黄帝和炎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第三个问题“我要到哪里去”,一个人最后会“入土为安”,在家谱上留下名字和生平事迹。后人会纪念,会把家族的故事续写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肉身可灭,但是精神不死,薪尽火传,光照万代。

2.

名臣曾国藩,曾写下十六字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富足。

他曾对女儿说:我一生清廉,为民请命,从未想过要发财。你们今后,也应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而不是靠我来帮衬。

最后,他没有为后人留下一文钱,唯独留下谆谆教诲送给子女。结果,160多年来,曾氏家族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家谱中也写道:

“族人必礼节当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争讼当息。”

几代人事业的富足繁荣,其实就是从一个“温良恭俭让”中,成长而来。

“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一本独一无二的家谱,浸透着一个家族的性情和品格。

有了家谱,我们做人才能“有谱”,我们才能活出一个家族的精气神。

曾经有老师说:你的名字如果能让你的后代子孙八辈记住就是个了不起的人。这里指的记住是指的你的所作所为足以在家族里留下让后代歌颂的资本。

我网搜了一下,家谱不简单的只是家里族人的姓名,家谱里面还应包含了:姓氏源流、世系表、家训、家传、家谱图像(老照片、祖先图片、风水图、故居或庄园图)

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它给了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无论你是长是幼,是贫是富,甚至到了现代也已不论男女,你的名字都会被铭记其上。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翻开这本家谱,就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

想想也是: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3.

今年年初4月份,受赵继增老师的启发,制作了一份李氏家族文化纲要,我是这么写的(如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是,觉得时机不够,而且内容也需要斟酌,今天,看到家里放的一张祖辈6代的名单,就想到了家谱。

愿我们都有一本家谱,将家族史铭刻其中,将家族情铭记心中,将中国文化结合家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无论今后走到哪里,你都将记得祖先是谁,自己是谁,最后又将归根何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