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逼上梁山的关胜
关胜,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大刀,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五,位居马军五虎将第一位,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精通兵法,使一把青龙偃月刀。
关胜上梁山基本上是心甘情愿的。重情义接受宣赞邀请讨伐梁山,讲义气引荐义弟郝思文助讨,信忠义接纳呼延灼诈降。关胜自身的忠,情,义的品质是他上梁山的内在动力。不管怎么说,梁山好汉们讲义气的事迹早已经传遍天下。关胜的灵魂深处自然而然的就上了梁山。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关胜被活捉的关键人物是呼延灼,呼延灼诈降关胜,为什么关胜就这么轻易的相信了?这个还要从呼延灼上梁山说起。大宋二品武官呼延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在听取了宋江一席话后的大胆决定——帮助宋江实现招安,变相完成剿灭梁山的任务。呼延灼知道兵败回去自己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留下帮助宋江实现招安还能将功折罪。为了给自己完成任务提高砝码,呼延灼诈降关胜,给自己完成任务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压下了林冲、鲁智深等人不希望招安的势头。征方腊归来,呼延灼完成朝廷任务归队,“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从一方大员成为了皇帝行营守卫首领,是梁山中唯一提拔重用的武将。因此,关胜很容易信任呼延灼,呼延灼不仅是大宋二品武官,这本身就是对浦东巡检关胜的强大诱惑,再加上呼延灼身在梁山心在大宋。编出一套话来,关胜岂能不信?
宋江远征大名府时,太师蔡京召集枢密院官员,商议出兵救援。宣赞因与蒲东巡检关胜有旧交,便趁机推荐关胜,称其有上将之才。蔡京便让他到蒲东礼请关胜。关胜将结义兄弟郝思文引见给宣赞,三人一同赴京。关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被任命为领兵指挥使。 宋江闻讯回师梁山,在山下遇到宣赞拦路,便扎下营寨。后来,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其劫寨。关胜因此被引入埋伏,被梁山军活捉。
看来关公尽忠重义的品质很好的在关胜身上提现出来啦。那么关胜真的是关羽的后代吗?据《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裴松之注引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看以上资料可以知道:关羽有子关平、关兴。关平和关羽一起在荆州被杀。关羽次子关兴早卒,而关兴的嫡子关统无后,所以在关统死后便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了关羽的爵号。而关氏家族在成都的人口被魏将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邓艾入蜀后全数杀死,因此关羽一脉当是没有后人的。而《水浒传》中之所以塑造关胜为关羽之后,一方面出于后世对关羽忠义的崇拜情节,另一方面是为了增添小说趣味性。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原来在北宋末年,确实有一位济南守将关胜,因坚持抗敌,不同意刘豫降金,结果被刘豫害死。这个关胜不愧为一位英雄,至今在济南仍流传着他的故事。【光绪《山东通志卷三十四古迹一》:“济南府历城县,关胜墓在县南渴马崖。”同书卷一百九十九杂志上:“历城马跑泉,乃金兵薄济南时,关胜与兀术大战,一日,至渴马崖,求水不得,马跑地而泉涌出,因名马跑泉。……刘豫受金贿,杀关胜,其墓在渴马崖西。”】
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历史上的关羽死后一直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直到北宋末年,宋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北宋统治者希望借助关羽的神力来保家卫国,关羽地位才有显著提升。北宋大观二年,宋徽宗加封关羽为“武安王”;宣和五年,宋徽宗再次加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到了南宋,宋高宗赵构赞赏关羽能“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于建炎二年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而关胜为刘豫所害也正是在建炎二年,不知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关胜被害的消息传到朝廷后,赵构感念关氏忠义才加封关羽的。自古以来,忠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直为仁人志士所推崇,杜甫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这种精神正如篝火一样,将薪尽火传,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