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寒晨夕
这段时间在简书上读了很多简友的文章,有一位简友的观点比较独特:收费的文章坚决不读,自己也不设置收费文章。此作者强调这个观点的出发点在于,文章是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才有收费的资格,况且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读谁的文章不是读,为什么一定要读你的付费文章呢?
对于此文章,大部分人是持支持态度的,但也有一部分人保持中立,少部分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流量时代已然切换为知识付费时代,文章作为商品来出售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管你读不读,有些文章它就是这么傲娇地站在那里收费,谁也管不着,爱读不读。尽管如此,已然还有大部分的人会愿意为了几千字的文章去付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此,我不重点谈论文章到底是否要收费的问题,对于付费的事情我认为依作者自己的立场,只是收费的话尽量还是要把文章打磨得稍微好点,毕竟收了费,也要让读者心理上过得去。
而我重点要谈的是:把文章当作产品来对待,也许更能激发创作热情。
为什么要当作产品呢?就不能当作其他的?比如谋生手段,比如饭碗。这里当作产品,是有特殊用意的。
首先,把文章当作产品,这个产品可以出售,也可以不出售。
可以通过出售给作者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珍藏和赏玩来逐渐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是有至少两种以上用途的。但是在它成为一件合格的产品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努力让它变成产品,然后再不断修饰,最后让它变得值得人们去拥有,这样,不管是谁购买谁收藏,这件作品都有它独特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次,把文章当作产品,人就能够更加用心的去思考,更主动去探索。
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想办法让这件产品变得更好更有档次,这是写作之人的本能反应。
如果不是当作产品,而只是当作情感的宣泄口,或者生活的日常记录,那人的心理就会明显发生变化,就会变得相对随意一些,只要写了就行,可能对于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和突出,文章的深度和所折射出来的哲理是否更值得探究,等等,对于这方面的思考可能就很少很浅薄了。
但若把文章作为产品对待,在写作的时候,人会不自觉地就去想,如何让这件产品看起来更加美观,如何提升它的观赏价值和阅读价值。
最后,把文章当作产品,更能激发人的创作热情,而不是单纯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事情,但是创作却需要更多的精力和创新能力,需要作者富有更深的认知和更广的见识,对作者的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普通写作者可以随意写出一篇感人的散文来,三言两语就能写就一段话,并可以坚持很久。但是让他去创作一部小说,或者一个系列研究,则是一个比较费力的事情了,可以说,这样一个更加深层的和具有高度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由创作者来完成的,而不是写作者。
成为一个创作者的前提,就是要先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在大量写作的前提下,把文章当作产品来对待,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大量的不思进取的重复写作大多时候是徒劳的,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创造奇迹,所有在坚持中不断去研究去持续性创新的人,才能在量变之后完成质变的升级。
把文章当作产品来对待,认真打磨每一个字的用意,在现有的能力之下不断去萃取精华,将写作不断精进,避免简单重复的坑,慢慢地,在时间的见证下,一定会出现由写作者到创作者的完美蜕变,那个时候,你的文章不再是一件件普通的产品,很可能会成为畅销品,甚至成为收藏品。
总之,文章是自己的,如何对待它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但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我的每一篇文章当作我自己的产品,写作和修改的过程就是制作产品的过程,我希望通过日复一日不断地写和不断地改,然后通过坚持不断地阅读提升自己的认知和阅历,让文章在产出之前能够有大量的精华得以输入,让这些从外界汲取的精华能够助力我自己的文章,然后有一天它能够以更加美好的姿势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也能够让自己对自己的文章百读不厌,这样,便不枉费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在写文章上面持续不断的絮絮叨叨了。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从一个写作者,蜕变成一个创作者,能够有幸感受到创作领域里更加广阔而充满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