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到中年,一般是指35岁-59岁之间的人。这个时期,人的机体在悄悄的走向衰老,逐渐出现肌肉收缩力减弱、动脉硬化、肝肾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变化。
这是作为一个有机体的人类,生理上必然发生的变化。
在此之前,从受精卵开始,人的成长和动物的成长过程很类似,都受到了遗传和环境的巨大影响,比如,长相、升高、性发育等,都是不随人的自由意志转移,在身体里自然发生的,人生选择和性格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原生家庭和成长境遇决定的。人会有一种被身体本能和环境潮流席卷着的感觉,在浪潮中身不由己。
但是,35岁以后,这个“动物性”的力量没有了,它在20岁左右的时候走到顶峰,逐渐下落,直到35岁左右,完全消失,身体不可避免的向下滑坡,无法挽回的走向衰老、死亡。
但35岁不是终结,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在生物本能褪去之后的漫长时光里,人类是怎么对付生理上的衰老,找到新的“生机”的呢?
答案就是像“人”一样活着。
人跟动物的一个区别是,人有自由意志,这个自由意志一定不是受到遗传和环境影响,不受任何外在的力量控制,纯粹的由内心的愿望,做出的选择。做这个选择也不会考虑现实成败,输赢得失,完全发自本心,不计算,不功利。
只有这样活出来的人生,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果是受精卵是“动物性”的那个种子,那“自由意志”就是“人性”的那颗种子。这颗种子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给它营造一个成长环境,一个“好的子宫”,让它得以生根发芽,提供心理营养和资源,培养它茁壮成长,直到长成一颗大树,这棵树可能会结果,也可能不会结果,这都没有关系,只要让树长成树,生命就得到了绽放,活得就会感觉到有源源不绝的生机和活力。
人跟动物的另一个区别是,人有信仰,这个信仰是指人相信除了生存需要和安全感需要,人还有更高等级的需求,人会追求更高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无条件的爱,也可能是其他那些美好的存在,比如,真、善、美。真:追求实相,真理;善:尊重弱者,发自内心愿意为他人自我牺牲;美:大自然、音乐舞蹈、诗词文学、……。还比如,公平、正义、见义勇为、……。
即使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讲,向前发展,向上超越,是生的方向;而向后退缩,向下堕落,是死的方向。向生可能注定坎坷,或许要面对孤独,未知……;向死或许轻松安逸,享乐放纵。生还是死,也在“自由意志”的选择。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