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随身带着相机啊?”
“拍照。”
“拍什么?”
“什么都拍。”
“那你为什么还要随手带着个本子?”
“写东西。”
“写什么?”
“什么都写。”
“你就是大家所说的文艺青年吧?”
“不是。”
“那你是什么?”
“文贩子。”
“那你为什么总是戏称自己是个文贩子?”
“没有戏称,是留一点真诚。”
“既然是贩子,那你卖什么?”
“卖文字,按字数算。”
“卖给谁?”
“甲方。”
“那你说的收故事是怎么个收法?”
“按斤收,九毛九一斤。
30斤故事,换一杯咖啡,或一杯酒。”
“为什么是九毛九一斤?”
“参考有色塑料废品的回收价。”
“怎么称重?”
“100字1斤重,30斤,3000字。”
“那故事收来做什么用?”
“写故事用。”
“写的故事卖给甲方,还是送给读者。”
“有的卖,有的送,有的半卖半送,
有的私藏己有。”
“看你的文风,也没有很重的铜臭味啊。”
“因为你看到的,不是我卖钱的部分。”
“那卖钱的部分,不给你的读者看?”
“卖钱的部分,给甲方的消费者看。”
“那读者呢,看什么?”
“你不正看着嘛。”
“这下倒是闻着了文贩子的些许铜臭味。”
“臭吗?”
“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