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聊斋志异》。大概知道学生们心里都有些怕鬼,语文老师便笑眯眯地看着大家,然后说:“大家都说鬼很可怕,害怕遇到鬼。我倒是很愿意遇到鬼,想看看鬼到底是个啥模样?”老师说完,大家先是一愣,然后都哈哈地笑了。当然,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哈哈地笑了。
能够笑着给大家讲鬼,还希望能够遇到鬼,我打心眼里佩服语文老师的幽默和勇敢。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段话,我都会忍不住会心一笑。还能想起老师穿着那件蓝色的整整齐齐的中山装,戴着那顶蓝色的干干净净的帽子,站在那个简陋的讲台上,还能想起他从老花镜的上方看下来,眼睛里闪着光,笑容满面地说:想看看鬼到底是个啥模样。
从那以后,我便不再害怕一个人走夜路,我也想像语文老师那样,看看鬼到底是个啥模样。因为心里不再害怕,我其实一次也没有遇到过鬼。有时候一个人走乡间小路上,看着朦胧的田野、茫茫的月光,听着虫鸣蛙叫,心中反而一片光明,觉得眼前这一切真的很美,甚至想高歌一曲。
后来,我也当了老师,我也想像我曾经的语文老师那样,给孩子们讲:大家不要怕鬼,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我还想遇到鬼呢,想看看鬼到底长得什么模样呢。可是,这模仿实在蹩脚。从我嘴里讲出来,根本就没有语文老师当年的那个味。看孩子们的表情,我就可以猜想得到:别指望他们三十年后会记住这段话,估计下课一响,他们就有可能已经忘记我讲的这段话。我估计,还是有孩子会害怕走夜路,会害怕这世界上有鬼。
后来,一个暑期的夜晚,我去拜访语文老师,那个曾经说过想看看鬼是什么样模样的语文老师。老师家住农村,房子低矮,陈设简陋。他坐在一张陈旧的椅子上,穿着一件白衬衣,手里拿着长长的烟杆,悠然地抽着叶子烟,笑咪咪地望着我。我没有想到老师的家境看起来居然如此的寒酸,我没有想到老师看起来却是如此的悠然。他坐在那里,穿着白得发亮的衬衣,带着微微的笑意,话语不紧不慢,眼睛里满是清晰而柔和的光,连那丝丝缕缕飘起的烟云,似乎也充满了智慧。跟老师聊天,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课堂,眼前一片光明。
后来,我渐渐地明白:老师讲的那段幽默,是从他心里发出来的光明。老师心中光明,学生心中自然不会怕鬼。我给学生们讲幽默,学生们记不住,大概是我心中光明不够。老师心中光明不够,学生心中自然就有些怕鬼了。
要想学生不怕鬼,首先得老师心中光明。把光明教给孩子,他们自然就不怕鬼了,还能会心一笑:鬼到底是个啥模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