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加入泽宇读书会第8天,继续为大家解锁《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精华部分。说说2岁半到3岁这一时期,孩子都有哪些表现特点。
这一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崛起,此刻的孩子会出现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以及关注细小事物和空间敏感期。
1.秩序敏感期
可以说这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父母经常觉得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孩子把他认为不在正确位置的物品重新归位;对于一些事情总是没完没了的重复;有时候还因为家里来客人,而大发脾气。这个时候他们从小可爱瞬间变成小恶魔。
不管你是否相信,孩子们已经懵懂的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意识到自己也有力量,并渴望用这种力量。要知道我们人类都有掌控环境的欲望,而这个欲望其实是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上。孩子通过一遍一遍的重复秩序,不断巩固着内心的安全感。
举个例子,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非常害怕和父母去陌生的地方,哪怕有父母陪着他,也不情愿,这是因为场所的改变,而破坏了孩子内心的秩序。他们通过哭闹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只要离开这里,回到家里,孩子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此刻的孩子有他们的感知认识,并初步形成他们的秩序。
在他们眼里,父母也需要尊重这样的秩序。比如家里的物品,一旦谁使用了别人的物品,他就认为秩序被打乱了,并且会为此强行干涉。孩子看见爸爸帮妈妈拿着包,他就强行要求爸爸把包还给妈妈,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又好笑又好气的年纪。
如果孩子没有建立好秩序感,在长大之后,往往不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事情缺乏条理性,也很难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这都是孩子内心紊乱的表现。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纠结于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节,首先要想到的是秩序敏感期的到来。父母要配合孩子遵守他们内心的秩序,而不是训斥或者不理不睬,面对孩子的重复性行为,要保持耐心,这个时候也可以给孩子专属于他们的物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2.模仿敏感期
有句话叫做: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模仿身边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会不断重复父母的言语举止。这个时候孩子会模仿父母擦桌子,扫地板,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彩笔抹口红,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
模仿是孩子的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他们分不清行为的对错,只是很努力的有样学样。不要小看模仿这件事情,这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认。
如果孩子看到一个行为,孩子没有能力完成,孩子就不会去模仿,而孩子通过模仿,把动作重复出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能力。
当父母发现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端正自己的行为习惯。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乱摆乱放的父母,孩子也很难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如果你控制不住说脏话,孩子一定也会有说脏话得习惯,你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孩子的行为,想要孩子好,自己就要做一个合格优秀的榜样,这样呢才能在孩子无意识中养成良好的品质。
3.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三岁左右的孩子,喜欢关注路上可见的小石子,小蚂蚁,花瓣,线头等等,这些小事物。他们能看到父母看不到的东西,能长时间兴致勃勃的观察蚂蚁的行踪,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这些在成人眼里不起眼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眼里的焦点。
要知道孩子的视野和成人的视野完全不同,成年人的视野是开放式的,而孩子的视野就是细枝末节,越是微小的事物越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对微小物体的关注就是专注力和观察力的开端。
一般来说孩子两岁会进入这个敏感期,会一直持续到四岁,这个时候父母若不加以引导,以后再让孩子关注小东西,他们都不愿意关注。
所以说父母一定允许孩子花时间关注那些小东西,多带他们到大自然里观察,就算他们收集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不要随意丢弃,多多鼓励孩子们的伟大发现,和孩子一起共享那份简单的快乐。
4.空间敏感期
有很多父母发现两岁半的孩子喜欢不停地扔东西,对于路边井盖的洞眼也感兴趣,总想找东西往里面塞,还喜欢往桌子底下躲起来,或者在角落里面玩耍,孩子们还喜欢爬高跳低,经常把柜子里的东西扒拉到地上。
这就是儿童对空间的一个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一个空间,里面的东西能出来,而外面的东西又能塞进去。这就是空间敏感期。
只不过在这个阶段,父母常常被孩子的破坏行为搞得精疲力竭,于是总想着,约束他们的行为。但是为了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父母要学会承受一些压力,要有承受危险的心里力量。
我们可以在旁边好好看着孩子,而不是在没完没了的唠叨,要做孩子背后的那个默默无闻的保护者,让他们尽情的去探索,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