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天的时间读《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很坦诚的讲啃这样的书是消耗我的自控力的,不是说理解难,而是因为书的内容,在我看起来很伟大,但是我自己很难动手操作的。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在国内最近几年也开始积极推广。
读完之后在知乎逛了一大圈儿,才发现原来那么多的同行已经开始尝试了PBL,并且做出了成果,我又受到很多启发。
PBL在国外实施了很多年,单凭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一、引入PBL的意义
PBL的好处之一在于它天然就是差异化的,在一个项目中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探索不同的兴趣点,意味着任何一个时间点同一个课堂里的学生,可能在做着非常不同的事情。
PBL的精髓是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项目的设置学生深入的学习,批判性的思考,去调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专注于学科和知识领域中的核心概念。
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同时掌握,21世纪的成功素养:批判性思考,分化信息的可靠性与不同的伙伴协作,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PBL的过程中,学着提出好问题,变得足智多谋,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按时完成任务,并在挑战中勇往直前。
所以PBL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素养帮助学生在将要参与塑造的未来蒸蒸日上。
二、PBL原则
文化建设:课堂的文化建设是隐性的课程,研究表明,学生往往在感到安全时学的最好,就好比良好的邻里关系,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一样。强大的文化,会鼓励学生努力支持团队协作,激发学习动力,并使师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要点上。
文化建设有特别重要的4个支柱:信念和价值观、课堂公约、学习环境以及规程和惯例。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是想教会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倾听,共同合作,并形成学术思维。
项目为导向:项目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的轻松和有趣。要的是要与课标对应,他们就能够确保这份学习经历是值得投入时间。需要一开始就建立学术的严谨性,意味着项目应该是设计大概念,有一定复杂程度和要求高阶思维的课标对应。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带过一些零散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
所以项目设计的要素有: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疑问,不应该太难或太简单恰当的挑战或问题,能将学生至于舒适区的边缘,由此延展他们的思考力。
持续探究:从项目启动到最终反思,学生都在进行深度探究,寻求理解意味着要提出问题,开展研究实施调查,然后权衡证据,已得出答案。
真实性,项目学习,尽可能将学习内容和现实世界关联起来,更好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学生通过发言权和选择权反思批判性反馈和修改,不断的来完善自己的成果。
公开展示的成果。项目结束时,学生会与课堂外的观众分享他们的最终成果解决方案和论证。当学生知道他们的努力将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产出高质量的作品。
团队合作:
鱼缸会议是一种讨论的议程,他可以被用来做示范讨论或者同伴反馈。世界鱼缸内圈里的一小群人,积极参与讨论,而更大的一群人在外圈聆听和观察整个过程之后,学生可以交换里外圈的角色,这样最终每个人都当过参与者也当过观察者。
等小组分享时,分享时说,嘿,组员们我准备好分享观点和寻求反馈了,证明做陈述的学生先是分析了分析了文章的观点,然后说以下是我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让这篇文章更好。然后有其他的组员给出反馈。
评估:强调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提供了规划下一步教学行动的诊断和信息。是不是要换种新概念的方法?要提供更多资源吗?要不要挑战一下学生,让他们再深入下去或拓展思维。
评估先前知识,的启动项目评评估,学生评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给学生最初的想法。
设置里程碑任务。在任务实行几周之后,有一个规定性的任务去完成。
观察和提问。形成性评估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提问,当学生在讨论他们的学习时,他们会提出探究式的问题。比如你能再跟我多说说吗?你能举个例子吗?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我想了解更多你说的内容背后的思考。的观点是什么?那个论据是如何支持你的论点的?
形成性评估和课堂文化是一致的,为了鼓励冒险精神和培养成长思维,我们会谈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价值,坚持不懈的学习,很难的问题是很难的,但恰当的评估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意志力,获得继续向前的力量。
他我在梳理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依然觉得这本书,嗯,我有很多理念还没有真正的了解。
写下这些文字之后,我会发现我可以把一个学期的主题目标设置为项目式研究,这个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