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复何求问阳明》之42“精进之难在于人欲难去”

42、精进之难在于人欲难去


阳明说:各位近来见面却很少提问题,是怎么回事?人不用功,不外乎是自以为拿已经知道的当作学问,之后再按部就班实践就行了。殊不知私欲在暗中与日俱增,就如地上灰尘,一日不扫就又添一层。倘若切实用功,便可见大道永无止境,越是探究越是深邃,就务必要求探究通透了白且没有一丝含糊方才可以。

有人就问:《大学》中说认知到极致才可以讲诚意工夫。然而天理人欲等认知没有穷尽,那如何用得上克己工夫呢?

阳明说:人若是真正踏实用功不间断,则对于此心天理的精微妙道,就能一天比一天看得真切。同样私欲的细微动向,也是一天比一天真切。若是不用克己工夫,整天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天理终究不会自己冒出来,私欲也终究不能自觉得见。就像人走路一样,走过一程才能认清一程,但走到岔路口时,有疑问便就要问,问过再走,才能逐渐到达想要去的地方。而今人们对已知的天理不肯存养,对已知的人欲不肯摒弃,却一味忧愁咋不能彻底得知,尽在意空谈,这哪有什么帮助呢?倒不如克己克到无私可克时,再去担心为啥不能尽知,也为时不晚。


(阳明对弟子们的教诲可说是苦口婆心了,没闻大道的人是难以领会得到其中的艰难的。这其中,存在着弟子与阳明之间巨大的鸿沟,那就是阳明已然悟道,而弟子们尚在道外。悟道的阳明,他的最大私欲“我”是已然克到小之又小了,他的生命已经融合了天地万物,也就是说他的日常当下都没有“我”但又无非是“我”在精进,所以每时每刻都不容懈怠,也即良知一刻也不容泯灭。

而弟子们连日常的私欲都恋恋不舍,何况是这根本的“我执”,哪里那么容易克除呢。加上弟子们若是误解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说法,嘴上不说,恐怕心里都已经竖着拒绝阳明的挡箭牌。

其实阳明所说与庄子并不矛盾。庄子要说的,正是不要在“所知”上穷耗生命,无端去追逐那些“已经”的或者“未知”的知识,而应开发“能知”的工夫。就好比不要整天耗在无穷尽的游戏冲关上,除非你是游戏职业。否则就要珍惜精力,也就是存养天理,把精力用在更多的实用之地,也就是不断去除人欲,而这正是阳明苦口婆心要说的“精进”工夫的根本要在。足可见,阳明传习,路漫漫其修远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瑜伽学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瑜伽经》是第一本首次系统阐释瑜伽的书籍,由帕坦伽利编辑整理而得,他究竟是谁?所...
    共童成长de文婷阅读 10,548评论 0 6
  • 大学问·序言 钱德洪序言 德洪曰:《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学者初及门,必先以此意授,使人闻言之下,即得此心之知...
    正气堂阅读 5,561评论 1 2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710评论 0 15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 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汉唐雄风阅读 8,554评论 0 5
  • 荐语 关于王阳明先生,我们在《王阳明》大传里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知道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
    爬山虎1979阅读 5,58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