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精进之难在于人欲难去
阳明说:各位近来见面却很少提问题,是怎么回事?人不用功,不外乎是自以为拿已经知道的当作学问,之后再按部就班实践就行了。殊不知私欲在暗中与日俱增,就如地上灰尘,一日不扫就又添一层。倘若切实用功,便可见大道永无止境,越是探究越是深邃,就务必要求探究通透了白且没有一丝含糊方才可以。
有人就问:《大学》中说认知到极致才可以讲诚意工夫。然而天理人欲等认知没有穷尽,那如何用得上克己工夫呢?
阳明说:人若是真正踏实用功不间断,则对于此心天理的精微妙道,就能一天比一天看得真切。同样私欲的细微动向,也是一天比一天真切。若是不用克己工夫,整天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天理终究不会自己冒出来,私欲也终究不能自觉得见。就像人走路一样,走过一程才能认清一程,但走到岔路口时,有疑问便就要问,问过再走,才能逐渐到达想要去的地方。而今人们对已知的天理不肯存养,对已知的人欲不肯摒弃,却一味忧愁咋不能彻底得知,尽在意空谈,这哪有什么帮助呢?倒不如克己克到无私可克时,再去担心为啥不能尽知,也为时不晚。
(阳明对弟子们的教诲可说是苦口婆心了,没闻大道的人是难以领会得到其中的艰难的。这其中,存在着弟子与阳明之间巨大的鸿沟,那就是阳明已然悟道,而弟子们尚在道外。悟道的阳明,他的最大私欲“我”是已然克到小之又小了,他的生命已经融合了天地万物,也就是说他的日常当下都没有“我”但又无非是“我”在精进,所以每时每刻都不容懈怠,也即良知一刻也不容泯灭。
而弟子们连日常的私欲都恋恋不舍,何况是这根本的“我执”,哪里那么容易克除呢。加上弟子们若是误解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说法,嘴上不说,恐怕心里都已经竖着拒绝阳明的挡箭牌。
其实阳明所说与庄子并不矛盾。庄子要说的,正是不要在“所知”上穷耗生命,无端去追逐那些“已经”的或者“未知”的知识,而应开发“能知”的工夫。就好比不要整天耗在无穷尽的游戏冲关上,除非你是游戏职业。否则就要珍惜精力,也就是存养天理,把精力用在更多的实用之地,也就是不断去除人欲,而这正是阳明苦口婆心要说的“精进”工夫的根本要在。足可见,阳明传习,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