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前感觉头痛,身体无力,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睡眠不足和思考过多造成,睡一睡又好了(这个情况貌似三天了)。
第四天,接着鼻子塞,不知道是不是鼻炎发作,又没当一回事,接着过了几天,又好了。
貌似已经过了七天,突然咳嗽,刚好那天学到小柴胡汤,(太阳症过了几天后一般可以用小柴胡汤,因为可能经传,太阳病邪进入少阳,会有默默不欲食,咳嗽等副症。另外月经期的太阳症一律都用小柴胡汤)。刚好我都对上了,刚好太阳症过了好几天了,也刚好是月经期。
在使用小柴胡汤,不太清楚自己配的对不对,特意咨询了一下郑同学,郑同学给予我分析药理学,让我学会了思考,再调整一下小柴胡汤,用了三剂,咳嗽就好了。特此非常感谢郑同学的伤寒论指导,让我勇敢实践了伤寒论。
从前,就一个普通的咳嗽,看西医,吊针水也要一周,吃药一个月也不一定好,非常可怕。所以从前看西医,真是“获益匪浅”!
在此感谢倪海厦老师的大爱无私,感谢特训班的教官和助教指导学习,感谢同学们的互相鼓励,感谢郑同学的临床应用指导!
以下是这次伤寒论实践分析:
一、病症:干咳嗽,舌苔厚白,咽干,口渴不喜饮水,吃东西没有味道,怕冷,月经期。
二、小柴胡汤方(去人参、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加茯苓,加麦冬),核心作用为和解少阳、温肺化饮:
1) 柴胡+黄芩:疏肝清热,和解少阳,针对半表半里之邪(适合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柴胡
黄芩
2) 清半夏+干姜:燥湿化痰、温中化饮,针对舌苔厚白、不喜饮水等寒湿内停证。
清半夏
干姜
3) 五味子+炙甘草:敛肺止咳、益气生津,缓解干咳、咽喉干燥。
五味子
炙甘草
4) 麦冬:养肺阴(针对咽干)。
麦冬
5) 茯苓:健脾渗湿,助半夏、干姜化饮而不生热(针对不爱喝水)。
茯苓
三、个人感受:
伤寒论的太阳症开始,书本的说法跟现实有点差异,例如病邪来了,自己可能不太察觉,等到病邪从太阳进入阳明时才恍然大悟。倪海厦老师说的,只要病邪在太阳,阳明,少阳,尽快控制,病邪就不会进入里面,就没有后面更严重的事情。
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