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分级阅读的认识

第八届BICRC国际儿童阅读大会闭幕了,这次大会主要谈论了分级阅读及原创绘本的相关问题。现在我想谈谈自己对分级阅读的认识。

分级阅读的概念最先起源于美国,是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大小进行图书难易程度的匹配。这个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进行阅读能力测评,二是对书进行难易程度的测评。美国的蓝思阅读测评体系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创立的。此外,像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阅读树也是分级阅读读物的经典。分级阅读比单纯依据年龄来推荐读物要更科学,更规范。因此,分级阅读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

随着我国“全民阅读”规划的推进,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以说,阅读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但是面对浩瀚书海,“读什么?如何读?读了之后怎么评价?”三大教育难题不仅困惑着学生,同样困惑着家长和老师。

2022年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围绕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来确定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并将阅读任务分为三个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这其实和国外的分级阅读并无二致了。

只是,研究发现,并不应该简单根据阅读能力进行匹配,又提出一个词:阅读素养。什么叫阅读素养?它其实包括三个方面: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更加关注阅读的环境及情感品质等方面内容。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快乐的,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滋养。

2019年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上,首都师范大学王蕾教授发布了国内中文分级阅读首个学术标准——“鎏阅”标准。该标准根据儿童文学读物水平和儿童阅读能力评价水平将小学阶段分为1~16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阅读素养。

此外,还有小豆包桥梁书,“快乐读书吧”,非凡阅读,《书香少年》等都是分级阅读的产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