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
偶然间和朋友聊起《罗生门》这本书,我兴致勃勃的讲了一通,突然发现她好像越听越懵,我还自信的认为,她没有理解到这本书深刻的地方,直到她终于有开口的机会,我才发现,我讲的是《人间失格》,是自己把两本书搞混淆了,可能是两本书一块买的原因,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总之,我就是把它们彻底搞混淆了。
《人间失格》是一本像是蘸着下水道的污水写出来的作品,太宰治毫不隐晦的揭露着带有强烈压迫感的阴郁人生,平铺直述的将叶藏消极、颓废和阴郁的人生状态展现给读者,读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聪明的小孩,拼命的迎合和讨好他人,渐渐的在一件件凡事中,失去自我,把自己的一生活成可耻的一生。
不知道其他读到这本书的人会不会恨或者讨厌叶藏,反正我读的时候不讨厌,有时候会觉得可以理解,甚至是些许心疼叶藏。叶藏在每一次经历变化时(或者说向深渊堕落),都会有内心独白,这独白并不高尚,甚至很肮脏,但出奇的是,我会觉得很真实,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有类似的想法,所以,人的内心是需要两个小人儿的。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太宰治的笔下,叶藏总能自然而然的向深渊坠去,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就觉得,叶藏没有错,就是有一双无情的大手将他按向无尽的深渊。读其它作品的时候,书中人物性格的转变总会觉得或多或少的突兀,即使逻辑上合理,但或情感、或心理上无法接受,或可惜,或气愤,而叶藏的一生,像是自己亲身所历,一切都是自然的,失格也好像无可厚非,不知太宰治是如何做到,在不知觉中,通过文字就完成主人公叶藏性格一次次的转变的。不过,话分两头,作为半自传体,情感主线就是太宰治真实人生体验,将自己的一生化作文字,讲与世人,也的确顺理成章。
整本书看完,还是低落了一阵子的,在叶藏的身上看到了一些自己的性格缺陷——讨好型人格,带着表演的活着,表演失误同样会带来尴尬……敏感、时长自我欺骗;怯懦、会逃避现实;看起来游刃有余,实则内心在崩塌的边缘等等。当然正是这样,文学作品让我们学会审视,心理上畏惧人性放任的不可收拾,精神上可以第三视角感受自我存在,行为上能改则改,无法改的尽力克制,这也许就是文明的真谛——它就像一条锁链,锁住人动物的一面,释放文明修饰的人性。
希望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通过文字真切的体会生活中时刻将来的悲伤和不可避免的阴郁,不迷失,找到自我,努力生活,去热爱生活!有的时候不抵抗真的就是罪过,“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至癫狂”!方生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