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了,温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下了点雨和雪,天就冷了。
其实以前在地理课上学过的,不是雨雪导致降温,而是降温导致的雨雪。但按照科学的顺序说的话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少了点什么感觉呢?
昨天上午,按照对自己的承诺,读完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当我把书合上的那一刻,我似乎懂了作者想要写的东西,又似乎抓不住那一缕似有似无的线索。波西格将自己与儿子骑着摩托车横跨美国的经历付诸笔端,并在其中运用二元论之类我所不能理解的哲学思想对自己的“前世身”、自己的经历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探究,并在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平静。
读完这部书,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它可以获得那么多的赞誉,因为它在那个时代,那个正在进步的70年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认真审视周围、审视环境、审视自己的机会。
结束了对波西格哲学旅途的探索,不能阅读的空洞感有一次降临在了我的身上。家里的纸质书差不多读完了,而最近我又不太想读电子书。
可人总是要向现实妥协的,无奈之下,我只能打开手机,翻开躺在我的电子书架中很久的《人间失格》。
说实话,让这本书躺在书架上倒不是因为没时间阅读,而是我怕自己承受不起太宰治在书中作描写出的沉重与绝望。
万幸,我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一些。
查阅资料时,看到太宰治在《人间失格》发表的同年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想起这本书是他的一本半自传体式小说,便有些明白了太宰治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任谁在经历了那样无奈、失败、绝望的几年后,恐怕都会对生命产生绝大的迷茫与恐惧。或许书中的叶藏真的在自己二十七岁那年选择自尽,那是他面对生活所作出的选择。但我很庆幸太宰治没有在自己年轻时做出轻率的举动,否则就不会有这一部《人间失格》的面世。
但庆幸归庆幸,什么人在读完《人间失格》后,都会对书中叶藏,或者说现实中太宰治的经历感到悲哀。可能怪谁呢?叶藏的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自身原因导致的结果。而现实中太宰治的具体经历我们不得而知,不好妄下论断。不过应该至少有一半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吧,这也值得为太宰治的人生叹一口气了。
毕竟是一本中篇小说,读完《人间失格》花的时间并不长。奇怪的是,读之前明明感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但读完之后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书中叶藏的人生也引起了我的悲哀吗?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