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对有的人来说,意味着红包、鞭炮和假期;对有的人来说,却意味着酒局、饭局、相亲局。
面对各种各样的邀约,很多人都会碍于情面,即便不想去,也会强迫自己出席。
而酒局也成为大多数人心底挥之不去的噩梦。仔细想想,让人怕的不是酒,而是往死里喝的酒桌文化。
1
前不久有一个新闻。南京某公司保安张某,在年会上饮酒过量,不幸身亡。公司为此赔付了56万元。但再多钱,也换不回张某的生命。
2016年9月,海南文昌一位伴娘在众人怂恿下,与一男宾客对饮,之后因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死亡。
2017年元旦,大庆52岁男子王某与前同事李某聚餐。两人喝了两瓶白酒4瓶啤酒后,王某已神志不清。
李某明知王某有心脏病,仍然不停劝酒。碍于面子,王某又多喝了几杯。回到家后,王某因酒精中毒死亡。
2019年1月,浙江29岁小伙在吃公司年夜饭时,因饮酒过量,醉酒呕吐身亡。本来他吃完这顿就要回家过年了。
假如生命能重来,假如能看到家人悲痛欲绝的场景,我想他们一定不愿再碰一滴酒。
可是,人生哪里有假如?
听过一个段子:“年会上那些忙着拼酒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回答:“一半挂了,一半等挂。”
笑过之后,有一些扎心。
有人说,现在的聚会餐桌上,早已没有了酒文化,只有酒局。不知从何时起,酒局变成夺命局,酒场成了修罗场。
2
饮酒,本来是中国引以为豪的传统。
古人饮酒,是雅趣。以吟诗作对为乐,以歌舞载趣,以饮酒相伴,哪像现在的胡塞豪饮。
东晋大文豪,大书法家王羲之,曾邀群贤宴宾客,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会饮。
一群文人骚客坐在流水之间,用一叶作舟。舟到何处停下,谁饮一瓢酒,再做一首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在这种畅快的气氛下,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书法贴——《兰亭集序》饮胜乐哉!
隔着几千年的光景,仍然不免让人心潮澎湃。风雅到了极致,逍遥到了极致。
再看看现在的酒局文化,只知劝酒,不知分寸。不仅失去了逍遥自在的风度,还浪费了老祖宗几千年的酿酒技艺。
激发灵感的琼浆玉液,成了索命追魂的毒液。可惜!可叹!可悲!
嘴上称兄道弟,口里吐出的全是不管不顾劝酒的话:“兄弟,你再不喝,就是不给咱们面子了啊!”“是不是朋友?我问你是不是朋友?是朋友你就喝!”“一切尽在酒杯中,感情深,一口闷!”......
为了灌酒而喝酒,有意思吗?到底是喝酒还是要命?
3
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统计:在中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1.3%;致残约273万人,占总致残率3%。
这还不包括因醉酒发生的交通事故、溺亡冻亡人数。
除此之外,过度饮酒会引发超过60种疾病,包括对肝脏、肠胃以及大脑和身体机能的损伤。
新晋金马奖影帝徐峥谈到喝酒时说,如果朋友不能喝,自己反而会多喝一点,多担待一点。
他不会遇强则强,斗狠拼酒。他是遇强则弱,主张各尽所能,恰到好处。
无酒不成席。事业、感情与酒局,真的就没法调和关系吗?
马伊琍在采访中说,自从当了妈妈,晚上就从不出去应酬。但她的事业并没有因远离酒局受阻,她依然陆续接到《我的前半生》、《找到你》这些好剧本。
还有演员韩雪,同样是应酬绝缘体。有一次,她上何炅的节目做嘉宾。录完后何炅邀请吃饭,韩雪说要回家写作业。
这次拒绝,对韩雪来讲,只是冰山一角。她鲜少聚会,常常推掉不必要的社交,把时间留给自己。
事业前程不在酒局,而是在自己的努力。人生拼的从来不是酒,拼的是能力,是健康。
证明能力的方式有千万种,牺牲健康是最愚蠢的那一种。
没有任何酒局,值得你往死里喝。
不劝酒,是一种修养,不过度饮酒,是一种责任。
生命最重要,健康活着,才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微信公众号:淡香流怡。期待与您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