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无意间看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023春节特别活动——新春正是读书时”的直播节目推送,顺手点进去一看究竟。
原来从正月初五到初十,邀请了著名教育家、作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音乐家等各届大咖们,分别从世界观、教育观、社会观、历史观、科学艺术观、人文观六个方面开讲,向爱好读书的朋友敞开心扉,倾谈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故事,推荐好书,让这个春节充满书香。
浏览一番,我先打开了讲述教育观的一期直播回放,因为这里有我认识的李镇西老师。李老师八十年代从教,正是意气风发、青春洋溢。他讲述了自己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一些故事——
和学生们走上街头,发现记录身边的错别字,写成调查报告寄给对方,得到积极反馈;买来银杏树苗带孩子们去锦江岸边植树,回来后作文自然就有了可写的东西;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班级管理,引导学生自己草拟修改制定班规,又带头严格执行……
听着,感动着,也质疑着——
我是82年的,想想我的学生时代,八十年代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有限,是多么单纯啊!可今天呢,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群学生,又是怎样的教育环境,能一样吗?曾经的高考已经演变扩张成了高考、中考、小升初!如今各种各样的考核检查、花样繁多的复习资料、越来越多的考试科目已经压得师生们喘不过气来,哪还有时间、哪还有心思、哪还有心情?……
质疑着,听着,也思考着——
记得初上讲台时,因为备课的苦恼我曾不止一次抱怨,中小学语文就那么几篇课文,为什么不把那些名师最精彩的设计统一印发,大家都省心省事学生也跟着受益,岂不美哉?何苦让我们这样辛苦,往往结果还差强人意?后来时间久了,我才明白慢慢懂得备课是什么,怎么可能一劳永逸?备课是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面对的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氛围不同,大家的经历不同等等,这些都决定了不可能一份教案走遍天下,而要常教常新!
同样,因时因地不同,李老师的一些做法我们现在不可能照搬,或许根本行不通,那么,从他的分享中我们到底应该学些什么?他的很多想法做法,今天听来都让人赞叹,也让人惊讶!四十多年前,李老师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却拥有着对学生、对教育的无限热爱。这份热爱就是他所有创新创造的源动力。因为热爱,才有了他对上好课的思考和实践;因为热爱,才有了他对做好老师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因为热爱,才有了他对教育的执着探索和研究。
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但相信今天的我们,只要带着这样的一份赤诚热爱去工作,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也会诞生自己教学上管理中的“金点子”!
时代在变,但这份热情不变,从陶行知到李镇西再到今天,这才是教育人该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