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遇见皆为缘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终南山的晨雾还没散尽,我在清音寺的石阶上遇见采药的老秦。他指着崖边一株七叶莲说:“这草三十年前救过我命。”

那时他失足落崖,抓住的就是这丛野草。如今他成了这山的守夜人,每年采药救人。

“到底是草救了我,还是我救了草?”老秦的笑声惊起山鸟。这个问题,像雾一样在竹林里飘荡。

山脚下的古镇有一家茶馆,老板是一位还俗的僧人。他的茶案上总摆着三只不同的茶杯:景德镇的白瓷,建窑的兔毫,还有一只粗陶的残品。

“白瓷像少年时的知己,”他往杯里注水,“光洁明亮,却经不起磕碰。”水线在瓷壁上勾勒出透明的花纹。“兔毫盏像中年遇到的对手,纹理深沉,要细品才知滋味。”

最后他拿起那只粗陶杯,杯身有道深刻的裂纹:“这是命里的劫难。看似人残缺,却最是顺手。”

茶客里有个破产的商人,日日来喝最便宜的茶。有一天,老板特意用粗陶杯给他沏茶,商人端详良久,忽然落泪:“原来裂痕也可以是特色。”

后来商人开了家民宿,专收有瑕疵的陶器。他在每件器物旁附上卡片,写着:“感谢那些让我破碎的,终于让我成为自己。”

秦镇小学的宋老师教了四十年语文。他的课本里夹着各种树叶书签:银杏、红枫、乌桕……每片叶子都是一个学生的故事。

最有年代感的那片银杏属于1985年的学生王小川。“这孩子口吃,但写的作文像诗。”

宋老师记得:他总在放学后对着后山的梨园练习朗诵。现在王小川是省电台的金牌主持,逢年过节都回来看老师。

“当年觉得是我在渡他,后来才明白是他在渡我。”宋老师抚过银杏叶脆弱的脉络,“他让我知道,有些种子要等很多年才发芽。”

去年王小川在节目里说:“我的第一位听众是梨树。它不会嘲笑我的结巴,只会在春天用落花为我鼓掌。”

秦镇南街上住着一位百岁老人,她的相册里藏着整个世纪的缘分。最传奇的是那张泛黄的婚纱照——新郎是她逃婚时在长江的轮船上遇到的船员。

“本来要嫁的是绸缎庄的少爷,”老人眯着眼笑,“结果风暴把我渡给了大海。”

她在船上发高烧,那个年轻的船员照顾了她七天七夜。后来他们在上海成了家,又在战乱时回到这座古镇。

照片上的船员眼神清澈,老人说像极了后山的龙潭。“表面上平静,底下却藏着暗流。要不是当年的风暴,我怎知平淡之下有惊涛?”

她的重孙女今年要出国留学,临行前老人送她一枚贝壳:“别怕风浪,我们都是被风浪渡到该去的地方。”

山腰的观测站新来了一位研究生,整日对着星空叹气。他觉得自己是被命运流放到了荒山。

守站的老工程师带着他去看一棵奇特的松树——树干在悬崖边拧成麻花,却依然枝繁叶茂。

“这是雷击木,”老工程师说,“三十年前被闪电劈成两半,大家都以为活不成了。”他指着树身的疤痕,“看这些疙瘩,都是挣扎的痕迹。”

那夜有流星雨,研究生在望远镜里看见银河倾斜如瀑。突然明白观测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就像那棵雷击木,伤痕成了最坚硬的部分。

后来他在论文扉页写道:“感谢那些让我孤独的,教会我与万物对话。”

古镇的雨季漫长,青石板路长满苔藓。民宿老板反而在院角养青苔,他说这是“留驻时光的绿墨”。

有一位失恋的姑娘天天在院里哭,老板送她一盆青苔:“试试看,能不能养出彩虹。”

姑娘觉得荒唐,却真的开始研究苔藓。她发现不同湿度下,苔色会从黛绿变成翠绿。

雨季结束时,她的苔藓微景观在市集上卖得最好。那些曾让她流泪的往事,都成了创作素材。

“原来眼泪也是养分,”她在朋友圈写,“浇灌出意想不到的青翠。”

清音寺的晚课总在暮鼓声中开始。有一次做法事,遇见一位年事特别高的老居士——她在每句佛号间隙,轻轻唤一声“阿毛”。

后来知客僧说,阿毛是她早夭的儿子,抗战时被炮弹击中。

“她不说恨,只说缘浅。”知客僧一边敲着木鱼一边说,“她说阿毛用一世,渡她懂了千世万世的理。”

那一夜,山月皎洁,照得殿前放生池波光粼粼。老居士在池边撒米喂鱼,身影与月光融为一体。忽然觉得,有些渡口不在红尘,在心上。

立冬的那一天,采药的老秦带我去看他发现的“树抱石”——一棵樟树把巨石裹进了树干,像母亲抱着孩子。

“这是百年前的山洪送的聘礼,”老秦拍着树干,“石头困住了树,也成了树的脊梁。”

他从背篓里掏出那株七叶莲,花穗在风中散成伞形。

“你看,缘分就像这花絮,不知道会飘到哪里生根。但落到哪里,都是该去的地方。”

回程时雾散了,古镇的灯火次第亮起。茶馆的粗陶杯、教室的树叶签、老人的婚纱照、观测站的雷击木、院角的青苔、殿前的放生池,还有这棵抱石的樟树,都在暮色里闪着温润的光。

忽然明白,凡所遇见,皆为缘起。良人如舟,风暴如礁,都是渡我们过河的因缘。就像林语堂说的:“人生的真谛,在于接受所有遇见,并从中发现诗意。”

而这缘分的河流,终将把我们都渡成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开展地名普查,罗其湘、汪承恭在1984年4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秦代东渡日本的...
    寸山_4d67阅读 4,540评论 0 4
  • 1 依山成街、因河成镇、镇边有寺,渔耕人家枕河而居,这就是故乡东部的千年古镇鸣鹤。此地无浓郁的商业气息,自然也没有...
    浮生小姿阅读 3,690评论 4 6
  • 陆游诗集(Z1) 杂赋 养疾清溪曲,风林几著霜。细书如助嬾,薄酒不成狂。 老叹朋侪尽,闲知岁月长。柴门偶一出,倚杖...
    汉唐雄风阅读 13,619评论 1 11
  • 序章: 磁极之变 2035年7月14日,北极圈内,斯瓦尔巴群岛 极昼的阳光笼罩着这片苍茫的冰原,却驱散不了莉娜·赫...
    峰回阅读 1,865评论 0 9
  • 《笠翁对韵》全文及译文(上卷) 书法密码 昨天 15:57 相关推荐 头像 每日书法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头像 书...
    雨荷燕宁阅读 5,5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