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睡得正酣,朦胧中听到窗外有人喊:“走了吗?”连喊了几声,越听越像在我家窗外。
“谁呀?”老妈问了一句。
“走哩。”
“哦,走吧!”不清楚是谁,既然不说什么事儿,那就让人家走呗,老妈答应了一声。
“我六叔起床了吗?去下堤哩。走哩。”哦,原来他不是在说自己要走,而是在催促弟弟赶紧起床,和二哥一起去二姑家。
老妈穿衣下床,去开门。我也已经醒了。等老妈进来,我问:“是谁呀?”
老妈说:“不知道,门口没人了,已经走了。就家里这几个孩子。”
这时,弟弟也已起床,过来说,二哥打了电话,要一起去二姑家。
说话,就是表达,传递信息。信息是否能传递完整,是否有效,在不能被看到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介绍一下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其次要把事情表达完整,用一句话而不是单个的词语去表达。好好说话儿,其实不难,重要的是要表达清楚自己,信息要完整。
回家的路上,去朋友家。给朋友带了份礼品,朋友见了,一直在絮叨:“哎呦,你带什么礼品呀,那么重,又不好带。”“还好啦,没那么重,箱子很给力。”“某某说了,你的品味很低,礼物也肯定是低级趣味的。”虽说是在开玩笑,目的也是为了以后不让我再带礼品,可是,这话儿听着就是不那么舒服。“是么?这次的礼物我保证你会喜欢。”既然是来做客,我自然要有兵来将挡的范儿。
两年多未见,很是兴奋。一路开着玩笑回家,朋友递给我一只手套,她戴一只,我戴一只,在上地铁的时候,我倒了一下手提着包,她看到我提包的手没有戴手套,喊起来:“你傻呀!”“怎么了?”“用戴手套的手提包,可以减轻点负担。”“哦,这样啊,确实比较傻,别嚷呀,我傻的事儿,别让大家都知道。”朋友笑了,我也笑了。
“你给我买的什么呀?”还在地铁上,朋友指着我买的礼品又问。“这么重,是金子还是银子。”“回到家你就知道了。”回到家,朋友两岁多的孩子迎上来。我哄着孩子玩的时候,朋友拿着我带来的礼品进来,打开。“哎呦,是什么呀,这么重。我以为是给YY买的吃的呢。”“有啊”我答应着,“当然要给孩子带点吃的。”我说着,走到客厅,打开行李,拿了一包坚果,幸亏闺蜜在我临走时塞给我两包坚果,不然还交不了差呢。
朋友在我面前打开礼品,是一座很精致的孔子像,还有雕刻在小屏风上的《论语》,还有一把像金钥匙一样的放大镜,方便看雕刻的《论语》。我看到朋友的眼睛里在放光,我知道她会喜欢。“怎么样?没有那么低级趣味吧?WN(我们的同学)说这个礼物特别符合你的气质。”我的意思是,像孔子一样的为人师的气质。可是:“天哪,我就这气质?在你们眼里,我就这气质呀!”天哪,好不尴尬。“哎呀,以后不要这么破费,你看我家现在什么摆设都没有,家具都是以前的。我现在崇尚简单。”我好想钻到地缝里去呀。
朋友的丈夫也过来了,拿起雕刻版的《论语》,“能看清吗?”我问。“放大镜在YY那儿。”“能看清,我眼睛一直特别好。”朋友在跟我说着话,礼盒在地上放着,两岁的孩子拿着放大镜,抬起脚就往礼盒里踏。“以后来,不要带礼品哟。我就跟朋友约好,我们彼此去对方家里,都不带礼品,太麻烦了。”朋友的丈夫说,“而且,一般我也不愿意去朋友家。”
总之,我带了礼品去,收到的不是得到礼物时的惊喜,反而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朋友明明很喜欢,却假装不喜欢。现在想想,还有些不舒服。其实,好好说话儿,就是真诚以待,说出的话要让对方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价值,而不是无地自容。
无论是多么好的朋友,还是多么近的亲人,请一定要带着真诚的态度,欣赏的角度去和对方交流。因为,无论在哪里,唯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得到认可,才会舒服。请好好说话,表达清楚,表达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