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五十一回:
薛宝琴将曾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薛宝钗林黛玉等人都看过后称奇道妙,大家猜了一会,都没有猜对,作者也没有在书中留下谜底。
古代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大多都喜欢作怀古诗,取“怀古伤今”之意。
红楼梦中,作者却让一位仅有十几岁的小女孩独作十首怀古诗作为谜面,作者应不单单只是为了显示薛宝琴的才能,此处应为伏笔,另有深意--
前五首是关于男子功业典故,
后五首则是女子的爱情传说。
历来怀古诗以陈子昂的“等幽州台歌”最为经典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不仅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捧,也被民间渔樵布衣而传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怅然而泪下……
赤壁怀古(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在今湖北咸宁,三国时期,隶属东吴。
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与曹操的赤壁之战了。
而关于此事件的诗词中又以杜牧和苏轼的怀古诗词最为有名。基本上都是对周瑜的“英雄”的褒扬,而对曹操“奸雄”的贬斥。
红楼梦中此诗从用词,风骨上看,当脱胎于两杜苏两人的诗,尤以杜牧“赤壁”诗的风格最为接近。
在两者的诗句中,杜牧有“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前朝”二字,苏轼有“故国应念我,早生华发”的“故国”二字。
这首诗单从词面上来看,不仅晦涩难懂,用词也有许多不通之处。
赤壁,我们知道是悬在水面以上的一块峭壁,相传周瑜大胜曹军后在悬壁上用朱笔写下“赤壁”,自此而得名。
赤壁沉埋水不流--
试问悬立在空中的赤壁如何沉埋?又是如何让日夜不息的流水不流的?难不成锈戟如沙,尸骨如山堵塞了河道,掩埋了赤壁吗?
徒留名姓载空舟--
试问名姓如何载的空舟?用唐代名相魏征纳谏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舟”便是彼“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此句倒是通顺易懂,不过读过以后、却觉得与前人所写大相径庭,……
赤壁之战中谁放的火,谁又成为了火海下的游魂?
根据“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周瑜放的火,大火烧死的多为曹军。
既然如此,历来都是赞誉周瑜的历史事件,到这儿却把火烧赤壁的周瑜借的“东风”说成了“悲风”,葬身火海水底的“曹贼”说成了“英魂”。
作者为什么与前人背道而驰,站在了曹营的一方说话?
同时,“喧”字,我最先想到的便是“喧宾夺主”的成语。
所以把怀古诗与谜语诗糅合在一起的仅有红楼此一家。也是同历来文人观点相反观点的唯一一家。
所以,作者写下这首赤壁怀古,应另有所指,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在投靠起义军郭子兴,因屡见战功,被封为“吴国公”。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大破陈军,一举攻克金陵,平定江南,为后来北上灭元积蓄了后备力量。
此次战役也被称为翻版的“赤壁之战”。
结合诗句的词意,赤壁的历史,作者借薛宝琴之手写下此诗,当有怀念故国旧主,感伤自身遭遇之意。
前两句可以解释为
赤壁暗喻朱家江山,水则是明臣。
朱家江山已经沉埋,而明朝的遗臣仍旧为保全忠君名节挂着“明”姓载负着明朝这艘空舟--
后两句暗喻南侵的清军,彻底把明朝基业付之一炬,让无数的英雄人物葬身其中。
通过诗的词意和隐喻,作者既对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对明知无力回天犹抱有幻想“愚忠”而无能的遗老们嗤之以鼻。
也许在作者眼里,只有那些战死疆场,以身殉国的“可怜”将士们才能称为“英魂”,值得缅怀与同情吧。
所以由此推断,此诗的作者曾为前朝旧臣,也许是权利争斗排挤或厌恶官场腐败黑暗,早早的逃出名利的是非圈,退隐山林了。
当满清大军南下时,此时的他纵然还对前朝的犹有眷恋,此时也只能有心无力的看着明朝在内乱外侵中覆灭吧。。
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测出,红楼梦的原创作者不是曹雪芹,因为曹雪芹未生于那个时代,不是前朝旧臣;而关于赤壁之战历来的诗句都是褒周贬曹,而作为曹氏后人的曹雪芹绝对不会像异性人一样对自己的祖先心存不敬。
最后,再分析一下,它的谜底是什么,由于书中只是提示是一物。结合红楼梦已知谜底的谜语诗,我们可以确定此物绝非大俗之物,因为自古以来,文人要嘛追逐名利,要嘛附庸风雅,就算游戏谜语也不会落入俗套。
赤壁意思是有红色的壁。壁为“土”制,也可能“金”制。
水不流,说明此物有水。四壁成周,使水不能流溢。说通俗点就是像盛水的碗。
名姓自然说他的上面刻有名字,也许是制造者的,也许是**几年制,或者是使用者附庸风雅
镌上自己的诗文名字---
空舟,水上浮有他物,就像船儿一样。“空”,则说明此物浮在水上,空无一物,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空”同个意思。但“载”一字又说明此物为负重之物。
喧阗一炬,说明有火,而且会发出喧杂的声音,或者是火燃时发出的喧杂声音。
悲风冷,风冷对应火热,此物在寒天可驱除寒冷。
英魂在内游--里面有物在游,英魂当然不是说的人之魂魄,“英”字在说文中解释同“花”,是不是说把花放在里面浸泡?“魂”是虚无缥缈,若有若无,可知此物的魂非有形,而无形的莫过于“气息”。“游”字就点明了此物为轻灵之物。
在书中,我曾认为是林黛玉暖手用的“手炉”或者“脚炉”,但是它既无水,也无漂浮之物。
有红色的立壁,盛有水,上面载有一物像空船,英魂可解为花香一样的气息,炬代表火,因为冷,所以需要用火加热。
这样分析看来,只有煮茶用的“紫砂壶”或者“铜壶”符合其全部条件了,古代饮茶不同今日的浸泡,多用炉具煮沸饮用,有生火加热的炉,有盛水和茶叶的壶,上面有过滤茶末的滤蓝,当水煮沸时,会发出声音,此时茶的花叶在沸水中翻滚游弋,其香气也四溢飘散开来。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古代越南的旧称;汉以后为华夏的郡,
马援,他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当今之世,非独君选臣,臣亦择君矣”。这一句话,不看史料便知此人绝非一家之臣,果不其然,他也是两朝臣子,不过人家当二臣的理由很充分,天地翻覆,盗名者常有,今见圣上,乃知帝王自有真也。通过寥寥数言,便知此人的情商之高绝非常人可比。
马援为东汉征伐四方蛮夷立下汗马功劳,并在征伐交趾时,在边境铸一铜柱题“铜柱折,交趾灭”的警示。
马援伐五溪蛮时,染病去世,也应了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人臣本分。
子房,就是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的张良,河南人,韩王之后。刘邦称其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世也把“子房”也被认作“谋士”的代词。
古来谋士出道家,自然知道君心难测,功成身退的道理,于是张良在汉朝立国不久,便退隐山林,修仙学道。也是汉朝建国功臣得以善终的唯一一个。
前两句词意简单明了,无非就是在内治国有道国力强盛,清平盛世;在外,四夷臣服,四海升平。
后两句便承接上两句,给出之所以如此的答案,能臣名将不仅可以治国,亦可以平天下。
但是结合张良和马援的结局,一个病故,一个隐退,其结局难逃天意,生老病死。
同时也指出“打江山”时,君臣尚可一心,一旦功成名就,江山稳固,君臣再无以前的信任亲密。一个怕“功高盖主,手握兵符,危其帝位”,另一个“伴君如虎,君心难测,稍有一着不慎,便有杀身之祸,由此君臣之间便不由自主的生出“贰心”来。
其实,历朝历代都是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打江山时能人辈出,名将如云。国基稳固时,则逐能臣,灭名将,留下一群谄媚无能之人高居庙堂之上,为后世的灭国留下祸根。
在作者看来,拥有马援,张良人物的大汉尚且如此,明朝自然更难逃脱此旧辙。
当然,不是说作者不忠君爱国,只是作者作为修习道法的“隐士”,自然明白“盛极而衰”的道理。
忠君爱国只是“人情”,而此消彼长则是“天意”。“人情”岂胜“天意”乎?
不过这首交趾怀古,好像题不对文,除了马援曾经南征过交趾,成为汉朝的郡。还有一次便是大明的朱棣命张辅五次征伐交趾,划为明朝“行省”。
是不是作者的伏笔,用“武力”征服遗祸后人之嫌?明太祖朱元璋曾遗训“不征十四国”,尤其是交趾,被称为“南中国”“小中国”,是不是就像红楼梦中秦可卿梦嘱王熙凤说的长保不虞,朱元璋的遗训是为了大明覆灭时,为其朱家子孙留下最后的“庇护”之所乎?
此诗谜面提示的物件多为乐器,铜铸金镛,铁笛--金镛为庙堂之上的礼器。铁笛却是隐士们游乐山林的乐器。
马援代表了金镛,代表武将,取“警钟常鸣”之意。
张良则代表铁笛,代表文官。取“无为而治”之意。
武将马援最后战死沙场尽到武将本分。
张良功成身退也算尽到文臣的本分。
起初,我把此物猜做了代表文武百官的身份的就是上朝用的“笏”。把皇帝安排的事情记录其上,分君忧,尽臣事。
不过,仔细想想,又不符合谜面。“笏”不是乐器,也非金质,更与征伐戎羌没半毛钱关系。
而且张良与马援,一个退隐,一个战死。君臣关系也就烟消云散……
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即使谋臣隐退,良将战亡,只要专心治理好国家,使国力强盛,那么四夷自然会宾服,这不就是老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方法吗,
罢了,罢了--
马援立金柱刻铭文警示交趾也好,
张良用铁笛吹楚歌战胜项羽也罢。
如其让百姓生灵涂炭,使将士马革裹尸,致大好山河成了埋骨荒山,何不“良人罢远征”鸣金”收兵,结束战争呢……
但愿世人皆至善,
是的,此谜底应该就是“鸣金”,“铜锣”或者是“铜钲”。谋士隐,良将亡,自然要收兵停战。而“鸣金”便是收兵的军令信号。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位于南京紫金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明孝陵所在地,也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祯等人的墓葬所在之处。
诗面用词浅俗易懂,应该是作者的自我人生际遇的感叹。
你呀你,作为世外隐士,何曾有过追名逐利之心啊,却没有端由的被皇帝诏见出世为官,又回到了名利场里。
名利场中是非多啊,牵扯关连谁又能理得清呢,老子说“荣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既然把名利荣辱看作了身体一部分那么珍贵,就不要抱怨别人的嘲笑了吧……
此诗当是作者“贰臣”之自嘲,不管自愿与否,都会被世人蔑视嘲笑吧。作者为谁?太仓吴梅村是也!
我们来分析一下诗的谜底:
名利,红尘,牵连,嘲笑--
此是何物?
世外无名无利,不贵不贱。
入世名利相伴,荣辱共生。
牵,连像牲口一样牵着走?--会被世人嘲笑
木枷锁?世外只是木头,入世成了法度的刑具。
木枷锁是明代所制,把两块夹板相连,公人用一锁链牵着。戴着枷锁的必然是罪人,罪人自然会被世人嘲笑。
不过,木枷锁与钟山有啥关连呢?难道钟山埋有许多罪臣吗?
不过,我还有一个谜底--蚕
蚕虫本来就是野外之物,因为它吐出的蚕丝柔软丝滑而且坚韧,故人们从蚕茧中扯出一条条细丝,然后织连成绸缎。
而钟山地区以生产“云锦”著称,云锦源于南朝,盛于明清,一度作为皇家御用贡品,被冠以“四大名锦”之首,……除了皇帝可以使用外,只有位高权重的“一二三品”大员官服中间的补子才能使用云锦。
所以云锦成为了着明清时期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因其由优质蚕丝,金线,孔雀羽毛反复交织,工艺极其复杂,故有“寸锦寸金”的一说。
显赫的身份是“名”,高昂的价值是“利"--
而对于最后一句莫怨他人嘲笑频--
开始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蚕,自然之物,入世成锦---不过就是最后一句,让我放弃了这个谜底,历来“锦”只有赞誉,好像没有被世人频繁嘲笑的理由。
锦绣前程,锦上添花,锦绣山河,锦囊妙计,云锦天章,名书锦轴,衣锦还乡,锦瑟年华-
如果非要找出几个和嘲笑沾边的就只有寥寥几个--
纨绔子弟,花营锦阵,营蝇斐锦--
不过这几个词,嘲笑的却不是锦,而是华丽的锦反衬的不肖子弟,风尘女子。
猜谜就像推理,只有反复验证,推翻,再验证,这样迷雾中的真相才会突然浮现出来。
当我写到这儿,也是一个突起的念头,完美解决了最后一句的“嘲笑”。
蚕的诗句或成语,除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外,是不是还有一个成语妇孺皆知?
“作茧自缚”,起初是“锦”把我牵引到“蚕”的谜底,又是“锦”的完美让我把蚕排除,选择了也有漏洞的“木枷锁”。
名利伴身不就像蚕虫“作茧自缚”吗,自织锦笼,到死还做着可笑的“荣华富贵”的黄粱美梦吗,怎么能不让别人对你嘲笑呢。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诗出自韩信“胯下之辱”“一饭千金”的典故,韩信曾被封为三齐王,后被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缢杀于长乐宫。
此诗提示的几个关键词:
壮士,谓为君子;恶犬,比作小人。
三齐,三足?盖棺:盖子?喻作人死或者事毕?
此物被世俗轻薄鄙视,一饭之恩死也知?
“绞刑架”“断头饭”?
好吧,这个还真猜不出,权当是“马桶”吧,
让一个“娇滴滴”的薛二小姐情何以堪!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题为广陵怀古,广陵古代的扬州--
隋堤,在古代的洛阳,这里特指运河两岸--
此诗谜底为“柳絮”,柳枝婀娜多姿,体态风流。自古风情女子所称为蒲柳之姿,谢道韫咏絮诗后,更是惹来无数文人为其诗词唱和--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同意古人谜底为木工画线用的“墨斗”。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此谜底应为“香皂”,红楼梦书中曾写道史湘云用香皂洗面后,贾宝玉用其剩水--
此诗暗喻史湘云与贾宝玉有缘无份的爱情--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谜底应为“绣花针”,红楼梦书中“针”曾经在病晴雯夜补雀金裘用到一
对于雀金裘书中说为俄罗斯国来的,其实根据其用料,工艺,是南京“云锦”无疑,而且根据大明律规定,只有帝王或者正妃才可以全身着云锦,比如龙袍凤袄--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诗的谜面前人定为“团扇”,虽然此谜底是“扇”无疑,但“桃花扇”比“团扇”更准确。
桃花开在梅花与柳絮之间,婵娟在此喻作桃花娇艳的姿容,
西风过后桃花开,轻毫挥舞画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