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适区?小心掉坑里!

1

现在都流行说成长,而但凡提到成长,必定少不了叫你“跳出舒适区”。

打鸡血,喊口号:跳出舒适区,勇攀新高峰。

听起来就像不跳出舒适区的人就是懒惰成性,不思进取的累赘,配不上这个快速运转的时代似的。

这种论调很令人怀疑,甚至有些不人道

先来看看什么叫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例如,上个班,领份薪,心满意足;又如,睡到自然醒,携妻挽幼,过得圆满快活……

这就是舒适区啊,不挺好的吗?

结果一众“成长党”却跳出来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姿态大声叫嚣——

你要跳出舒适区啊,否则你就是固步自封,一定被淘汰啊!其中少不了一番语重心长,与你分享一遍那个人尽皆知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让你听了都不禁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活得这么舒坦实在是不应该啊,是上愧对国家社稷,下愧对双亲妻儿啊!

其实,大可不必。

且不说这青蛙会不会那么傻,水温在升高都浑然不觉,就算是真的,那又如何呢?被温水煮熟了自然是悲剧,但是提早跳出去也未必是喜剧,还有可能酿成惨剧。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盲目跟风的转行,没有充分调研的跳槽,自不量力的入阵杀敌……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呆在舒适区”更糟糕。

说句带点阴谋论的话,那些整天怂恿你跳出舒适区的人:有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的是意图用自己的成功个案作为标准范本套在每一个人身上;有的更别有用心,只为了不断地激励你让你热血沸腾然后……

成功学套路,就是用成功学来诱导你追求成功,然后成就他们的成功。

你懂的。

2

“跳出舒适区”,其实是急功近利的焦虑惶恐,是欲求不满而产生的自我安慰式的说辞。

就像一个从来不锻炼身体的宅男,平日里半年不运动一次,被人一通激励,当下写计划,调闹钟:从明天开始我要每天五点起床,跑10公里!

结果呢?

第二天兴冲冲地上路,嘿,感觉太好了!!

第三天,还行,感觉自己棒棒哒!

一个星期后,打回原形……

而且,打回原形带来的负面效应比“跳出舒适区”前更甚。你会进一步地自我攻击,自我否定:我什么都改变不了,我就是这样的人,以后不运动了,爱咋咋地!!

下次再改变,就难上加难——因为这标签是自己贴的,要撕下来就是自打脸,太疼。

而且这种还算想得开的,起码还愿意接纳自己(我就这德性),但如果还不肯放弃,在那纠结拧巴,好吧,焦虑症、强迫症都来了。

忘了是在哪部电视剧里看过一个情节。

一个小男生,很喜欢唱歌,也会弹琴。但他小的时候,因为一次父亲的责骂,让他对上台表演有阴影。

长大后,认识一女孩,女孩觉得他有才华,一次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拱他上台表演,结果他在台上紧张得手足无措,大汗淋漓,一个音符都弹不了,张了几次嘴都发不出一个声音,无地自容,跑了。

之后呢,一个人藏了起来,他感觉生不如死,还差点自杀了。

所以,“跳”出舒适区须谨慎,小心掉坑里。

3

在我看来,既然叫舒适区,自然是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不拧巴的,安在当下的一种状态。当你真的不满足,试图要作出改变时,才想着要不要让自己走出“不舒适”。

而且,改变也要经过深思熟虑,也要悠着点,不要试图“扭曲自我”——“扭曲”大多不能带你抵达乐园,只会换来“围城效应”的惶恐与困惑。毕竟谁都不是小孩子,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

成长确实与舒适区有关系,但舒适区是不能“跳出”的,只能逐步“扩大”。

怎么扩大呢?

先接纳真实的自己,以此作为转变的起点,知道我是谁(我能做到的是什么),我要去哪里(成为怎么样的人),才出发。

一旦确认了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自己,你就做好转变的准备了。如卡尔荣格所言:“吊诡的是,一旦我接纳了自己,转变自然就发生了。

认识并接纳了真实的自己后,还要想象一下理想中的自己,想象你可以完成所有的生活目标——记住是“可以”,而不是异想天开。

毫无准备的改变,不是勇敢,是鲁莽。

超越现实的想法,不是理想,是意淫。

还是以运动为例,当你决定开始运动之后,不要急着把自己的生物钟从平日里习惯的早上10点起床调到凌晨5点,只需要调到9点半即可,这样你容易接受。

用这30分钟时间去楼下散散步,或者慢跑一下。这30分钟的提早不会让你感到太大的不适,你能很容易地接受。

如此慢慢养成习惯后,再把起床时间提早,运动时间延长。

这样的循序渐进,你的“舒适区”不断扩大,不断进步,且无需用拧巴和撕裂作为代价,也不会产生过分的焦虑与痛苦。这样的成长才是扎实的,稳妥的。

最起码,它无害。

4

总之,科学的成长是不需要过分的自我施压的,如果你感觉不堪重负,那说明这样的改变并不适合你,你应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

有意识地做一些比自己能力和接受范围大一点点的事,让舒适区逐步扩大——你在前进,但依旧在“舒适区”里,不用强迫自己与自己较劲。即使有负面效应产生,也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即可。

“跳出”是“革命”,是重塑,是壮烈;“扩大”是“演变”,是渗透,是渐进;

而改变,是无需壮烈的,成长,也无需撕裂。无论是学习,工作,婚姻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退一万步讲,即使不想改变那又如何?自己觉得舒适即可。人活着,不就为了追求那一点小确幸么?

未来是虚妄的,当下才是可以实实在在地把握的。别为了缥缈的未来,难为了现在的自己。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跳出舒适区』,这个概念似乎一下子就覆盖中华大地。你待在一家稳定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你的工作就是每天上班看邮件...
    治愈马阅读 14,848评论 56 225
  • 成长就是跳出小舒适区,重塑大舒适区。 心理学研究中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每...
    邢衍贞阅读 4,361评论 1 11
  • 鸡汤,情话,干货。以上三者我称之为网坛三剑客。 从某个天崩地裂的时刻开始,人们被网络所迷惑,前赴后继的冲进网络游戏...
    宅东东阅读 3,283评论 14 0
  • 三人两语行慢步,暗香浮动醉人心。
    惨绿阅读 8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