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母子关系: 娶了媳妇要忘了娘

从大学就认识的一对老朋友来找我们玩,午间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谈及孩子的问题,他们两夫妻异口同声的说:只要一个。

谈到了很多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在于,男方有一个“操控性”极强的妈妈,让他俩心生恐惧。

大到孩子该如何教育,小到每个菜做的好不好吃,碗必须饭后立马刷,必须七点起床…都是他妈妈在掌控着。

只因为男方说了一句,生孩子后,孩子我们可以自己带。然后老太太就半个月没有放过他们,一天一通夺命连环call,意思就是你们肯定带不好,还得我来!

天呐,作为听众,我都受不鸟了。

《人间值得》是一本90岁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写给生活的哲思小书。谈了工作,婚姻,亲子关系,也谈了孤独与死亡。

谈到亲子教育时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当孩子成人后,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离。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分离,让他步入独立。

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我也是以后要做别人婆婆的人,还别说,读完后,一身轻松哇!家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感是和谐家庭的密钥。

而这个距离感的打造,需要母亲在孩子的价值观排序里主动退位。

“娶了媳妇忘了娘”通常是孩子长大了,为娘的一种抱怨,有这种说法,其实源于中国传统家庭的病态价值观。

追根究底在于“父位的缺失”“母爱的泛滥”,我的阅历里告诉我:只有父爱缺失,母爱才会尤其泛滥。只有母爱泛滥,才会有更多无关紧要的操控,养出了很多“妈宝男”“巨婴男”。

说说我自己吧。

我老公家就是家人间距离感比较强的一种相处模式,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我们每次回家,三家基本都会聚一聚。

聚会的时候,我公公都会像老班长一样,谈谈这一阶段他自己家的经营风向。很明显把三个孩子都撇出去了,大家也都谈谈各自家的。挺有意思。

以前我们一直在外地,每次回家基本都去哥哥家住,基本没有在婆婆家住过。一是哥哥家很热情,我们有更多共同语言。再就是婆婆家冬天冷夏天热也着实不方便,公婆没有什么意见。我们自然自在的很。

我们都要摆正身份。老人不能也不应该插手小家庭的事情。参与的越多矛盾就越多。

我在坐月子的时候,婆婆来我家照顾过一段时间,期间是有些摩擦。

我老公的处理方式是先来安慰我,他说:你是带过百十号团队的强女人,能和这老人家一般见识吗?然后再去调解他妈妈那边。

老公的处理方式让我特别舒服,因为他的角色摆的很明确。小家庭的事由儿子儿媳做主,老人只是客,可以提意见和建议,但不能决策。

母慈子孝天经地义,但一定要有边界感。结了婚,就要和和父母分清边界,各自过各自的日子,这是维护家庭和谐的正常做法,是应该提倡的。

当我儿子结婚的那一天。我会跟他来次深谈,主题就是:娶了媳妇要忘了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