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到一年最热的时候了,三伏天是排除寒湿的最佳时期。
中医治病亦要得天时相助,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艾灸可以通经络补元气,身体积累的陈寒,趁着三伏天做艾灸更容易达到扶正去邪的效果。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保健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在胸椎第一椎,属督脉,手三阳经交汇于此。
本穴位于背部极上,背为阳,本穴为阳中之阳。为督经诸穴之在横膈以上者,调益阳气之总纲。又为督脉与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四经之会,故凡阴阳交争一方偏胜不得其平者,多取本穴以调之。
大椎穴统一身之阳气,多灸此穴可以补充人体阳气,小儿风寒感冒,流涕,鼻塞灸之立效。大人有肩颈痛的也可以多灸大椎穴,痛则不通通则不通,经常艾灸可以舒经活络,疏通气血。
2、中脘穴
中脘穴属于任脉,是胃之募穴,八会之腑会。在肚脐上四寸。腑会中脘,所有腑脏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来治疗。它具有补益胃气,燥湿健脾之功效。
艾灸中脘穴对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有显著疗效。
3、关元穴
关元穴属任脉,小肠经之募穴,在肚脐上四寸的位置。
唐容川谓“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此穴能培补元阴元阳,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之要穴,亦是强身健体之大穴。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尿潴留、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尿、低血压、高血压、神经衰弱、肠炎等。
据说古代有位将军,年近九十还身强力壮,带兵征战沙场,日淫十女,而老将军之所以九十岁还精力充沛得益于经常艾灸关元穴。
《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关元穴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常灸之可以祛病延年这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保健之要穴,诸病皆治。
明朝有个记载,古代造桥,没有水泥,都是用木或竹子做的,桥建成后,一定要请到村庄里最年长者来过桥,代表这座桥可以长长久久。
有次请到一个老先生过桥,先问他岁数,他说我今年178岁了,然后我老婆175岁,我儿子一百五十几,我孙子一百三十几。然后大家就有问他的养生之道,他说我们祖传养生,就是每月的前八日灸足三里穴。
可见足三里养身保健功效之神奇。
《黄帝内经》记载女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讲的就是女人到了三十几岁就开始衰老,衰老的原因是阳明脉经气不足,足三里是阳明脉大穴,所以经常艾灸足三里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5、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汇穴,故可以调理肝、脾、肾功能,应用极为广泛,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穴。
女子以血为本,经常艾灸三阴交可以滋补气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因此,三阴交常女性作为美容养颜的重要穴位,经常艾灸可调理妇科,达到祛斑,养颜的功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是老祖宗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最安全无害的调理方法。药王孙思邈常用艾灸养生活了142岁。
趁三伏天赶紧艾灸调理吧,坚持一段时间你的身体绝对会有不可思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