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最新一季最强大脑的朋友们想必都对葛佳慧这个名字不陌生吧,毕业于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的伯克利音乐学院爵士作曲的美丽小姐姐,智商与美貌并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大概所有学音乐的朋友都有被问过类似的问题,例如你是学音乐的阿?那你唱首歌吧,或者你来弹首钢琴曲吧等等。似乎学音乐就是每天唱唱跳跳玩玩乐器,似乎学音乐的文化课成绩都不好,“成绩不好我们想走音乐这条路行不行?”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是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专业是音乐学(师范),主修钢琴,每人每天4小时的练琴时间,排除专业小课,大一到大三总计上了81节课(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副修、选修课。我们大部分的同学最后都会去学校做老师,你们知道校长都是怎样的思维吗?他们觉得你既然是音乐老师,那他们就认为你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指挥合唱样样都会,不会是不正常的,也不容许你不会。
在校四年我们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因为社团都在另一个校区;学院的大型活动相当多,排演节目的量也随之上升,舞蹈专业的同学们整个暑假不回家一心扑在排舞上都是家常便饭了;研究生的话,三年要开2场音乐会,一场音乐会1个小时,曲目量可想而知。
学音乐的成绩都不好?现在这个社会显然已经不是这样了,如果你考音乐教育专业,那你的文化课成绩必然比纯乐器专业要求要高。说个实例,我的一个女生同学,是我们这一届包括其他全部学院文化课分数最高的,考了500多分,足以进复旦,但她喜欢音乐所以考了我们学校。其他一些光凭文化课成绩就能上一本二本学校的还大有人在。想考比如伊斯曼、茱莉亚、伯克利、曼哈顿等顶尖音乐学院的话,托福要求也绝不比其他专业低,学费还比其他学校贵,奖学金名额也更少。
音乐专业都有专业必修课,举个例子:
音乐史 每个音乐学院的必修课程,就我们学校而言所上过的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中西音史的考试除了理论,还有听辨,听完一段旋律后写出作曲家、作品、时期,甚至还要听出是乐曲中的哪个段落,西音史的听辨曲目量一次就能多达50首。
和声 曲式 也是必修课程。何为和声?说简单一点吧,你清唱一首歌,那只能称之为旋律,给你配个钢琴伴奏加入和声,才是完整的一首歌。何为曲式?简而言之就是乐曲的结构和形式,并对其进行文字分析。像葛佳慧这样的爵士作曲专业,没有强大的思维逻辑还真作不了。
师范类院校的音乐学院都这样了,那独立的音乐学院呢?压力之大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不要说是国外的顶尖音乐学院了,独奏音乐会、伴奏、重奏室内乐,一个月的弹奏量足以将人淹没。
还有一些专业,有些人可能从来不知道,比如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治疗、音乐教育社会学等,光是音乐教育就可以分为许多专题方向进行研究,所以任何一门专业想要学到顶尖都是不容易的。
因此,请大家一定不要以为学音乐是多么轻松的事情,人力财力时间都要进行大量的付出,不只是自己还有父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也不是随便说说的,真正做到在台上游刃有余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向所有音乐专业的同人致敬~(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