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大家从中选出一个最可怜的,说起来也挺过分的。但不论你承认与否,此时此刻这个世界上就同时发生着各种不幸的事情,而你也没办法完全回避如上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聊的话题:同情心。
一、内在与外界的较量
作为人类,我们的本能就是将这个世界分成我们(内在)和他们(外界)。我们会倾向于帮助“内在成员”,比如我们的家属、朋友等;对于“外界成员”则会选择忽视甚至攻击。
而所谓的同情心其实就是我们不断扩大内在,将其延伸到外界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对方的遭遇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二、同情心虽可锻炼但也有上限
有实验证明,就像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自己的同情心,比如冥想。
但是这方面的提升非常有限,就像你不可能无限制地提升体力一样,同情心也是有上限的。
而同情心存在上限的原因在于,我们大脑中控制“关注内在”与“排斥外界”的区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排斥外界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关注内在了。
其实用一句大俗话讲出来就是:
你对所有人都好,其实就相当于对谁都不好。
三、为什么止不住同情心泛滥
既然不论是科学上还是人之常情都告诉我们:你的同情心总量有限。那为什么有些人还是止不住“同情心泛滥”呢?
我能想到的解释是:
人们无法清晰感知非物质、不可测量的资源。
当你同情心泛滥的时候,在你看来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而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当好人”的快感,何乐而不为呢?
但就像我在《我的原则:花钱能搞定的事,就不要浪费其他资源》里提到的那样,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东西,各种隐性的成本其实远比想象中要贵得多。
接受了同情心有限的理论还不够,我们还得想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才行。
四、我这儿倒是有一个好办法
如上所述,人们就是没办法感知非物质的东西啊!如果有办法让其可测量、可感知,当我们再次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或许就可以考虑得更为清楚。
问题来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没有原来不可感知,后来被我们感知到、甚至测量到的东西呢?
当然有,那就是:时间。
人类创造了“时间”这个概念,并且发明了“时钟”来测量它,这简直太伟大了。
我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发明一个“同情时钟”去追踪自己的同情心。我的意思是,当你有任何不能精确感知的资源时,可以把它和时间绑定起来,这样你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可测量的辅助工具。
比如,当你同情心泛滥想要帮助各种人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同样的时间本来是可以陪伴家人的,想到这里估计你就会冷静一些,慎重考虑要不要那么“好心肠”。
当然这里并不是呼吁大家做一个冷漠的人。我只是想说,既然“同情心”的总量有限,我们就更应该学会好好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
所谓生活,只是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很好的韩剧《请回答1988》,剧中就出现了让人颇为唏嘘的一个桥段。
由于债务原因,一家五口不得不住在一个半地下室,女主的母亲平时省吃俭用,护肤的雪花膏也要用到挤不出来为止。但是,女主的这个爹却经常不靠谱地在外面当好人:看见路边的老奶奶卖野菜,可怜人家就全买回来;堂叔女儿家乡的朋友生活困难,就买了人家的胎教录音带等等。
我想现实生活中应该存在不少这样的父亲吧,如果你身边也有,欢迎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