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第一步:分清本质,定位好角色。
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基本上都来自于关于孩子学习的话题。对孩子的不满意、挑剔、指责、冲突也多来自于给孩子的学习。孩子最大的苦恼也来自于学习,最大的压力和痛苦的根源也来自于学习。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呢,貌似学习已经成为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全部。家长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便成为教育过程当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天家长必须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引导孩子爱学习、会学习,或者叫自动自发学习的能力。
孩子爱学习,才会主动进去,会学习才会轻松,事半功倍。一个孩子学习状态持续不佳,学习结果表现不是很好,可以断言的是,他背后的教育肯定出问题啦。每个孩子都是爱学习的天使,是什么让孩子从爱到不爱,从喜欢到不喜欢。
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持续不佳,我们常见的表现是只知道指责和批评孩子。这些方法直接会摧毁孩子仅有的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不够好往往有很多原因导致。我们只有了解到影响他成绩不好背后的核心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比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信心不够。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认为自己比较笨,或者认为学习比较难,或者他认为别人比他聪明。这一类孩子,我们要去帮助他提升自信心,给他更多的鼓励和欣赏,给他更多的无条件的爱。给他更多的方法,让他自己证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以及自己的潜力,从而累积更多的自信。
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这种孩子呢我们要帮他找到学习的啊,帮他找到这个方法不对的原因。给他正确的方法,给他正确的引导。让他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管理,让他通过正确的方法和自我的管理,然后拿到好的结果。有的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学习状态不佳啊,他的状态不佳,来源来自于基础知识不牢。你要给孩子力量啊,接受他循序渐进的结果。同时多一些鼓励陪伴他一起以寻找到更好的方法,然后把他的基础知识补上来。
还有一类不喜欢老师,或者老师批评过孩子导致抵触。家长要有正确引导孩子和老师关系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老师学的。所以喜不喜欢老师跟你的学习是两码事儿。你可以保留喜欢和不喜欢老师的权利,你也可以在老师批评你之后生气。但是永远不要因为你喜欢不喜欢某个人,或者因为某个人批评了你生气而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就是把外界的事情和自己对学习负责任的这件事情要分开两件事儿。
还有一类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导致孩子动力不足。这一类孩子,我们要激发孩子伟大的理想和方向,给他确认身份啊。在身份价值的那一堂课里面讲的很让他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讨好老师,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为我自己而学。
孩子成绩状态好不好,这就是表面现象啊,一定有原因导致他成为这样。家长一定要了解导致孩子学习状态不好的背后原因。切记不要随意给孩子扣上你不努力,不认真,你不好好学的这种帽子。
一个人的核心动力来自于他自己要以及自己为自己伟大的理想去奋斗。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傀儡,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实现梦想和价值的工具。如果家长不能把孩子学习的方向、目标、感激发出来,任何方法、技巧都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孩子,如果他不是自己想要学,或者他不明白学习是为自己,那么任何好的学习都是假象。学习归根结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既然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就得要遵循把行为完成交给孩子的原则,我们把行为层面的东西完全要交给他。
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思维层面,认知层面,在动力层面、价值感层面,给他力量,给他支持。通过这些方面的推动,让他有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更大的抗诱惑能力。与其强行的去控制孩子学习的行为本身,不如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成为一个陪伴者,和他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人。和他一起分享美好的人,而不是干预者、指责者、抱怨者或者是替代者。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平行的关系,而不是纵向一个管一个的关系,一个隶属于一个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