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河画卷”徐徐展开:绿色卫士带你读懂“三湘四水”的生态与文化密码

化工学院通讯员李蓓娜指导老师夏妮

近日,由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思政红+生态绿”引领美丽湖南志愿宣讲服务团推出的《家乡的河流》主题科普活动引发关注。活动通过图文讲解、实地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梳理湖南江河脉络,让大众深入了解 “三湘四水” 的地理特色、文化底蕴与生态价值。


(图为大合照李嘉欢摄)

湖南素有“三湘四水” 之称,其简称 “湘” 便源于贯穿全省的湘江。作为湖南最大河流,湘江全长 948 公里,流经永州、衡阳、长沙等 8 市州,流域集中了全省经济、政治与文化重心,是名副其实的 “母亲河”。而 “三湘” 的由来,与湘江流域的水系变迁紧密相关:灵渠连接湘江与漓江,形成 “漓湘”;湘江在永州与潇水汇合,称 “潇湘”;至衡阳与蒸水相融,为 “蒸湘”,三段水域共同构成 “三湘” 的文化符号。

“四水” 则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水系。其中,沅江以 1033 公里的长度成为湖南最长河流;资江中游穿流雪峰山脉,水流湍急,被誉为 “最险急的河流”;澧水沿途接纳多条支流,风光瑰丽。据统计,湖南境内流长 5 千米以上的河流达 5341 条,总长度超 9 万千米,这些河流顺势北流,最终汇入洞庭湖,形成 “一湖四水” 的独特水系格局。


(图为宣讲现场李嘉欢摄)

作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湿地,洞庭湖不仅是“湖广熟,天下足” 的商品稻米主产区,更承载着重要生态使命 —— 这里栖息着全球近 60% 的易危鸟类小白额雁,是候鸟越冬的 “生命驿站”。此外,湖南多地地名也与水结缘:湘潭因湘江深潭得名,株洲古称 “槠洲”,因江洲多槠树而闻名,永州则因潇湘二水汇流,取 “二水合为永” 之意定名。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让更多人认识到湖南江河的生态与文化价值,也为推进河长制工作、守护“家乡的河流” 凝聚了社会力量。未来,河小青团队将持续开展江河保护行动,让湖南的 “绿水青山” 焕发更持久的生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