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技 002 - 吴觉人:电影的修复

  • 本期对话人物:青年电影人 吴觉人@本南丹蒂


<small>吴觉人近照</small>

初印象

很久之前听校友吹牛:我们同济物理系毕业的做什么的都有,其中有个学长毕业直接考研读电影理论去了。没想到多年以后,这位学长还真成了我们的采访对象,他就是吴觉人,上海小有名气的影评人、策展人,一位有着物理背景的青年电影学者。

由于他就职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开张不久,工作繁忙,于是我们把采访地点定在了博物馆里,在他午休的时候采访完。原以为来去匆匆的工作间隙采访,多少会影响话题深度,但真正聊起来才发现——他一开口,就已经停不下来了。

从应用物理到电影修复

从物理跨界到电影,怎么就决定了转专业?

高考的时候数理比较好,很喜欢物理,所以大学就进了物理系,但其实高三开始就爱好电影。上了大学就整天看片,认识了一些朋友,还办了电影社团。

大三读德强<small><a href="#tip01" id="tipback01">[1]</a></small>的时候,决定试着考电影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不是拍电影,我感兴趣的是电影理论——最后还真给考上了。其实当时也准备好了退路,考不上就继续做物理,那现在的身份大概就是工程师了。(笑)

现在回想起来,走上这条路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电影社团的一群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宵夜、借碟、社团活动,和电影的关系一直没断过。

周围朋友和家人怎么看?

家里人无所谓,不怎么管我。我家里的碟已经堆不下了,我妈面临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这个。(笑)

选择研究电影修复方向的原因是?

刚读研究生时,并没有确定以后研究的方向。大概在研一下半学期,马丁 · 斯科塞斯基金会来上海做了一个研讨会。马丁 · 斯科塞斯他老人家因为检查《出租车司机》的老胶片时发现颜色出了问题,就开始组织起一批人做电影修复的项目。因为要做会议准备,我去查了一些资料,也是通过这个才开始了解电影修复。再之后,就渐渐觉得国内其实没有人在做电影修复这个领域,但它对电影艺术又很重要,正好当时国内电影的数码化已经开始普及,胶片正在被取代,于是我的研究课题选择了电影文化遗产保护,电影修复正是其中的一块。

何为电影修复

所谓的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的胶片电影拷贝转移到新胶片或数字载体上。同时,通过此过程中的修复、降噪、补光、调色等技术,可以进一步复原甚至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

修复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是,尽一切可能恢复影片「首次公映时的面貌」。这更忠实于导演的创作本意,从而更贴近「保护经典」的理念。


<small>博物馆陈列:70mm制式电影胶片</small>

国内的电影修复业现状如何?

整体来说,中国的电影修复业尚未起步,从技术到人才都在起步之中,目前还只局限在北京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他们在05年开始启动数字修复的工作,而上海电影技术厂这两年才开始采购设备,介入到修复这一块。相比起来,香港电影资料馆做得比较好,有一个数字修复实验室,也会和博洛尼亚、荷兰的一些机构合作,他们背后有一个专家团队在支持这项工作。他们在修复《孔夫子》的时候发现除了一卷拷贝,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分散片段,具体把这些片段插在哪里,或者怎么处理都需要电影史学家去仔细琢磨,但在国内,这些都是比较脱节的,目前电影修复被放在电影技术工种下面,而不是美学和技术结合的东西。

胶片电影的修复流程

  1. 确认拷贝
    年代是什么?负片还是正片?具体是哪个发行版?
  2. 胶片检查、物理修复
    以负片为例,先要从冷藏片库中取出胶片,使用恒温箱缓慢恢复到室温,再运到修复实验室里进行清洗和物理检查。很多拷贝年代久远,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要让他至少能够顺利通过扫描仪和清洗机。之后是检查片长数据以及哪些画格的损坏情况,其中大约有十几种损坏类型,比如霉变、褪色、扭曲等,需要详细检查并记录,方便修复流程继续处理。
  3. 胶片清洗
    主要使用专业的胶片清洗机完成。可分为水洗和无水声波洗。
  4. 胶片扫描
    也就是将胶片数字化,目前4K分辨率的扫描精度正逐步取代2K分辨率,相当于把4台全高清电视拼接到一起。
  5. 修复流程
    正式进入内容修复的流程。如从前后相邻的几帧画面中复制缺少或损坏严重的画面。抹去划痕、斑点等大面积瑕疵。由于数字修复的本质就是PS技术,你在修复时所做的改动对于电影本身(数字化文件)是永久性的变化。所以更多的只是让机器自动去除噪点、抖动等简单处理。其他更严重的损耗还需要人工监督完成。与画面同时修复的还有色彩与声音,这两者都是目前电影修复的难点。


<small>博物馆陈列:70mm胶片放映机</small>

电影修复中最困难的环节是什么?

可能是对技术人员美学功底的考验,如果对于电影美学一点概念都没有的话就会出麻烦。比如邵氏以前的片子在调色上就出过问题,血色被修复得过于饱和、艳丽,让人难以忍受。

各个时代拍摄的背景和技术相差很大,用什么胶片、照明灯具、洗印技术特色等等。很多电影画面被修复得太新或者太过锐化,我在金边电影节上看到的一部被修复的电影《卡门归乡》,是日本的第一部彩色片,他们修复得就非常准确——Technicolor的色彩和普通的柯达全彩胶片完全不一样,他们很好地保留了胶片的本色。

所以还不能单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最好就是找到那时的美工师或者摄影师,或是参与这部电影的人来看仔细甄别颜色,遵循他们的意见,也可以更多地比对当时的剧照再作调整。之后声音的修复和画面差不多,也要还原当时的技术特点——但至今模拟声轨的数字化还原还是个头痛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些工作对我们当代有什么意义?

首先当然是大家的关注度,老电影始终有着自己的魅力,它的受众一直很稳固,对经典电影的修复版也抱有很高的期待。

其次,就像之前说的,修复并不会成为一个主流的事情。就像文物保护,虽然有各种金钱以外的价值,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关心参与。但电影毕竟是我们这个世纪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二十世纪就是电影的世纪,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了它的影响,可能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正在衰退,但是由电影衍生出的视频、短片文化已经成为公认的社会潮流。所以说,整个电影的技术、美学、历史意义会越来越重要。这些东西被保存下来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会跟着越来越受到重视,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既然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样的修复工作还会持续多久?

电影和其他艺术不一样,建筑、雕像、油画可能会被保存几百年几千年,电影胶片经过几十年就已经老化严重,所以必须不断去更新去修复。

还有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目前的数字存储媒体的寿命也不是无限的。现在的醋酸片基<small><a href="#tip02" id="tipback02">[2]</a></small>就是个案例,当时觉得没有缺点的技术,依然扛不过时间的考验。你能保证目前的数字存储技术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很难完全放心,但至少,现在所总结出的很多保护理念与方法在全数字化时代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small>博物馆陈列:中国首台商用数字电影放映机,曾用于《寻枪》首映</small>

既然电影走向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电影胶片修复的职业现状又如何?

中国电影资料馆有几个专职人员,但人员流动性很大。因为研究数码修复的人同样可以把这些技术用到后期特效公司,工资能达到电影修复业的五六倍,除非你是对电影非常热爱,不然不会选择留在这里。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修复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他们本身都是非常非常热爱电影的,有时还会为不同意见吵起来。总体而言这不是一份轻松的活儿,也不是一份高工资的活儿,整个行业基本处于非盈利性质。

老电影的回放

目前博洛尼亚电影节每年会放一些传统中没有归为经典的电影,还有一些新近修复的电影,国内目前还没有这类固定的回放平台。六月初,吴觉人去了柬埔寨金边,那里组织了一届「遗产电影节」,专门放映一些老电影。

上海电影节也已经有一个「老片修复」的单元,利用民间资本或者是捐款,再找第三方的修复机构,整合各方面资源来修复,最后在这样大的平台上放映,在国内算是一件创举。

上海电影博物馆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的推动。

博物馆策展人

谈谈你现在的工作吧?

现在主要在电影博物馆做节目策划,比如影展,因为电影保护最后一道程序肯定是放映,电影只有播放的时候才会「活」起来,而上海一直缺少放映非院线片的场所,光修复却没有可放映的荧幕,或许会是种更尴尬的状况。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刚刚做的是「子归海上」《孔夫子》《貂蝉》《国魂》这些老片,过一阵子也会放一些赛尔乔的电影。

这座电影博物馆有什么特色?

它不是那种看到睡着的传统博物馆,展览流程方面设计感还是比较强——这个要感谢世博会,确实带来了很多新的展览设计理念。现在这里的互动性很强,采纳了很多国外博物馆的做法。

我在这里发现我们父母这一辈对上海电影情感上的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周围小区的很多老人,有时候每天都会来一趟,不只因为这里空调风力大(笑),他们对这些电影都很熟。我们有个百位上海影星陈列墙,馆里员工可能都认不全,但这些上了岁数的老影迷却能一个个地叫出名字和作品,很感人。

那个时代上海电影和普通市民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好,从导演到明星,都和观众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亲密感,当时市民看电影的热情也不比现在低,所以这些观众本身也是博物馆的财富,大家来的话可以和他们多聊聊,他们懂的比我还多。


<small>博物馆陈列:上影厂电影荣誉墙</small>

上海曾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如何看待近些年上海电影的没落?

九十年代之后,整个中国的政治、市场环境都有很大变化,上海的电影产业也陷入了一个很长的消沉期。

以前的电影产业是以制片厂中心,流水线式的制作,上海在人力、物力、院线等各方面享受着诸多优势。现在我们博物馆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大小制片厂的聚集地,联华、昆仑、文华都在这附近,虽然现在经过租地卖地,不是商圈就是住宅了。

现在的电影圈主要以资本为中心,同时更多的政策、机构也向北京等地倾斜,上海电影很难施展,再加上这些年外语大片的冲击,进一步挤压了本土电影。


<small>蜡像布景:上影厂著名影片《麻雀与凤凰》拍摄现场还原</small>

人文×科技

物理专业学习经历是否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老电影胶片,当代数字电影等方面)

谈到电影保护这块,免不了涉及物理、化学领域,即使在数字化之后,物理建模之类的知识也是贯穿其中。但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物理那套思维方式,它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但你要是问我量子力学和电影有什么关系……那肯定没什么关系(笑)。另外,做影展的时候,拷贝过来就会发现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要处理,数字和模拟之间的切换、强电和弱电之间的衔接,其实都是当时从物理中学到的。

理科和艺术在学习上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界限其实不是特别明显,除了做题目——一个有标准答案,一个没有

电影和物理有什么相通的地方么?

都是在讲述「我们怎么看这个世界」。

物理中的力学,作为一个基础的模型有时候对我影响很大。包括人物关系,叙事可能就会考虑到之间「力」的关系,物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描述这个世界的模型,电影中的叙事也是在建立描述这个世界的某个故事,其实就是个微缩的模型。

我也不会去计较电影里的一些场景是否科学,只想看这个模型当中各种元素的关系是不是有意思。就好像《源代码》这个片,很明显就超出物理常理,导演到最后还耍了逻辑上的无赖,但这不影响对这部电影的观感。还有些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很特别,空间对比度会拉得很大,时间的感觉也会被延长,导致空间的极度膨胀,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时空关系,会造成不同的感觉,物理其实也在研究这套逻辑,但并不一定就非要把物理定律放到电影里去比对合理性。韩国有一个作家还写了一本书《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专门用物理学的方式去思考电影,但说到底,物理和艺术有多大程度上的吻合?不可能有完美的吻合,但其中理解世界的方式倒是差不多的。


<small>孙悟空与阿童木手稿:由手冢治虫与严定宪先生合作绘制</small>

结语

作为博物馆的策展负责人,吴觉人的主要工作是挑选优质影片,并组织放映,同时也会策划各种电影周边活动,帮助实现电影文化的推广。拷贝的挑选采购、活动流程设计、嘉宾的邀请,甚至最后的放映细节都须一一顾及。从他的形容中便可听出那份忙碌,但情绪里却没有任何苦闷,当谈到各种工作的困境与制约,他都和我们对笑而过,骨子里充满了干劲与活力。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电影人」这个词总顶着华丽的光环,名利与文艺,可望而不可及。但这次的采访却从另一个方面提醒了我们,电影谈论的不该只是导演、影星、特效与票房,百年以来,作为一种文化,它曾拓展了认知的边界,启迪了技术的发展,不断剖析当下、寓言未来,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也选超我们所想。

正如吴觉人所说,电影只有放映起来才算真正被保护,只有通过放映才能聚起观众,触发回忆,展开讨论,并产生影响。这个时代汇集了太多新鲜事物,我们也不断地求新、求快。但几十年后的我们,也会和博物馆中那些老人一样怀念着逝去的一切。


注释

<a id="tip01" href="#tipback01">[1]</a> 德强:同济大学开设的德语强化班,脱离原专业一年,专修德语。
<a id="tip02" href="#tipback02">[2]</a> 醋酸片基:作为易燃的硝酸片基的替代品,目前电影胶片多用三醋酸纤维素酯作为片基材料。原先的研究认为其性质安全且稳定,是片基的最佳材料,而后却发现,当其常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时,会逐渐发生水解,胶片会由此发生褪色、变形、粘连等不同形式损坏,也称为「醋酸综合症」。


关于「人文&科技」采访计划

「人文&科技」采访计划是简书发起的小型采访项目。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人物访谈,为大家展现出更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探寻人文和科技关系。

项目人员

主编:林立
统筹、摄影:菊小马
记者:袁滚滚

版权声明

本文文本、图片版权均属「简书」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