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命题感觉很难,人容易因为过往的经验而为自己的性格添加符号,比如说:我是内向的,我是外向的,我是悲观的,我是乐观的。这些对自己的评价有可能只是过去别人曾经对你的评价在你身上的一个投影。但,那真的是真正的你吗?并不一定。
过去有人加我微信,如果不认识的,只是群友那样的,我多少有点儿抵触的,因为不太熟,不愿把自己的生活展示给他们。
然而现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却是追在别人身后求加微信。这可能对于过去的我来说是一件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然而我发现我并不排斥这个改变,一是因为工作需要,二是因为我确实享受这个把瑜伽传播出去的过程,有的时候和陌生人聊天,也许她并不是你的意向客户,但是,就好像读不一样的人生一样,去感受她的感受。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以前并没有很明确的目标,都是一种随遇而安,安于当下的状态,带孩子我就安于带孩子,工作就安于工作,说白了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很多人会容易有那种“不得不”的心里,比如说,我不得不去工作啊,不得不带孩子啊,不得不去交际啊。比如有一个留学生去国外留学,和外国学生住在一起,第一天他看宿舍很脏,于是什么话都没说就去打扫了,第二天也是一样,后来他发现,他如果不打扫,就没有人打扫。他觉得很郁闷,本来只是想主动先来干活,给人留个好印象,也希望因此带动别人来干活,但是人外国学生的角度不一样,他们觉得,你做这个事情是因为你喜欢,既然你喜欢,那么你去做就好啦。
所以说,为什么要做自己,就是去少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是我愿意去做,那就是做自己,对于我来讲,那就是自我认知。
以前的自己已经过去,现在的自己正在经历,将来的自己是一个未知,所以选定自己的目标,只是往前走,你就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