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突然碰见冲过来的狗狗:
当你开心的带着你的狗子散步却被路人指责
你会怎么做?
最近这些天关于小区内的宠物狗问题再度引起了各个社交媒体的关注,各地宠物犬被毒死的新闻层出不穷,你又如何看待宠物的问题?
01
一场没有硝烟,却格外血腥的战争
狗粉与住户的矛盾在我们的社会里积怨已深,终于在最近集中爆发。小区中各种被毒杀的犬种,被吓到的行人的愤怒,养狗人的态度,不断以各种标题在首页刷屏。
异烟肼—这个大家并不熟悉的词汇,也以一种交杂着愤怒与泪水的状态强行冲入大家的视野。
这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药,对人类无害,对犬类却具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
经过愤怒的惧狗者的投放,毒死了很多只宠物犬。
而后经过网络发酵,引起了热议,变成了大批爱狗人士和惧狗人士的战争。
02
夹在不文明养狗与住户倒闭养狗文明中的宠物
如果说非要给这场战争找到一个导火索,那就是大量的不文明养狗人。
所以,本质上,投毒并不是单纯出于对狗的厌恶,而是对于养狗人的愤怒宣泄。人们厌恶于“我家的狗从不咬人”“怎么就咬你不咬别人呢”的强盗逻辑。
人们痛恨于“只要没咬到就不要矫情”“大不了赔钱给你”的无赖态度。
终于激发起更加极端的报复。
狗的特点与现在社会的很多心理特性完美的匹配,使得宠物狗在现代社会“隐私保护”的时代里,已经不知不觉中充当了我们的知心朋友和生活伴侣;另外,抚养是人类的天性,在当今独生子女和不要孩子的时代中,宠物狗也在承载着满足人类抚养天性的功能。宠物狗承载着我们爱和被爱的需求,承载着支配和服从的需求。它在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宠物狗在对于当代人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却因为不文明的遛狗行为引起巨大争议,实在可惜。
03
以暴制暴能否毒出惧狗人士想要的文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可我看到讨论中的一种观点———“在我连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之时,我还要去管一条狗的生死吗?”让我也再次陷入思考。
此时没必要再去政治正确般的强调“生命平等”,人的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不需要任何考虑的余地。作为一个曾经养过狗的人,我表示充分理解。小时候我也被不文明的遛狗行为吓到过,对于孩子来说大型犬的突然出现会给孩子心理真的留下阴影。
可这种极端的做法之下,我也看到了文明遛狗用户的爱犬也被误毒的惨剧,更明显的反映出,这种行为只是极端的做法。
而后期在网络上引起的一片叫好声,在心理学角度可以称为[第三方惩罚]
少数人的极端仇恨,容易蔓生出枝芽,用情绪侵蚀围观者的理智,逐步长大,最终在群体中形成共有仇恨。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卢姆曾在《善恶之源》(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这本书中解释了“第三方惩罚”的概念。
第二方惩罚,是一方对一方直接施加惩罚;
第三方惩罚,是作为旁观者的第三方,参与到社会惩罚中去。
这原本是社会规则形成的重要方式,是群体的利他行为,是载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大船;
但当仇恨与暴力搭上这艘大船时,一切都不同了。
被污染的第三方惩罚,带来的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引发的是集体失智。
比如,一个人,药物杀狗,是卑鄙;一群人,为卑鄙点赞,那就是集体的恶行了。
04
我们需要哪种解决方式?
鲁迅曾说:“中国人的性格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可事到如今看上去关于遛狗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人们已经强行拆掉了“屋顶”。成为了他们第一个宣泄口。执法的人员的调和,养狗人“我家狗不咬人“这种逻辑的嚣张,都成为了压死惧狗人忍耐度的一根稻草。
对于双方群体来说,狗狗是其中最无辜的,养狗的矛盾还是在于丰富的物质水平,人们情感上的空虚需求与个人素质并不匹配的矛盾。究其根源,还是人自身的问题。
对于养狗人,希望你们在照顾好自己宠物的同时也能注意照顾他人的安全问题。因为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出自于不文明养狗的人们。
对于惧狗人,也要尽量寻找合理表达要求权利的方式。
05
文明的养狗方式
一.爱它,就给它一个身份
二.外出时,不要松开它的狗绳
三.及时为它清理粪便
四.及时带它打犬类疫苗
五.爱它,就陪它一辈子
愿所有人都能放心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步。愿所有狗狗都能在文明的规范中健康成长。
【因为宠物的陪伴才在无情的现实生活中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感动,在各种宠物电影中,也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文明的养狗方式,也再治愈一下双方充满愤怒的内心吧。】
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
永远记得小时候边看边咬着毛巾哭的自己。
一条狗的使命
一条狗的三生三世。Bailey用它五十年轮回的生命,陪伴命中注定的那个你。
忠犬八公
可能是荧幕上最出名的一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