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从不纠结的人,但好像会有一些朋友受到纠结的困扰,也没办法摆脱纠结的习惯。所以今天我就先分享几个自己从不纠结的方法论,不知道能不能给这些朋友一些帮助。
一、旁观者思维:
1、借助活在未来,把时间拉长到10天,10个月,10年活着更久的未来,站在更久的未来回望自己的现在,哪些情绪哪些决定是更明智的,哪些短期的害怕、纠结、紧张、苦闷可能就不存在了。
2、借助第三方的角度,脱离事件本身,把当下这个纠结和困惑当作是自己朋友的事情,我自己作为第三方会怎么看待这件事,会给朋友什么样的建议。
二、打磨自己的价值观:面对选择有的人会纠结,有的人会果决,有的人选择A,有的人选择B,归根究底就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而选择就是择优之选,不存在纠结。
三、区分:
1、区分可控与不可控:深入思考,分清事件本身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可控的就尽力使其朝有利方向发展,不可控的顺其自然放手不纠结,很多人的纠结就是因为可控的没有去努力,不可控的又不甘心放手,活在自己的内在情绪当中。
2、区分事实与假设: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心结,一团模糊。而区分就是用思想和思考辨析这些心结的边界,看清这些症结的真正所在。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释然,何来纠结。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用一个错误的假设输掉了一场内心的斗争,内心的限制往往比外在的限制更强大,一个人只有赢得了内在的斗争,走出这些限制才有可能全力以赴的突破外在的限制。所以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这是我的假设还是事实?
3、区分事实和真相:比如“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个人说的都是事实,但却不是真相,真相是多维、全面的事实拼凑起来的完整事实。所以有时候我们纠结,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以为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而那只不过是真相的一个侧面,你换个角度,转个侧面可能认知就完全变了呢?
4、区分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通常会遇到朋友借钱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会苦恼要不要借给他呢?借吧,自己也没多少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还;不借怕伤感情,人家会说我们不信任他,往往很纠结。
这里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思考,区分你真正的担心是在别人的身上还是自己的身上呢?你是不信任对方还是不信任自己呢?想想放高利贷的人们他们往出借钱是因为他们信任对方吗?答案肯定不是,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会把钱从对方手里搞回来,所以他们信任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手段。同理我们纠结要不要把钱借给别人本质上不是或者说不全是不信任别人,而是不相信自己,因为我们缺乏评估对方还钱的能力,还缺乏承受损失这笔钱的财力。
所以区分清楚问题症结,那就知道了不是谁可不可信的问题而是自己有多大自信的问题了。可以了解下自己这些信心,评估下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再决定这个钱要不要借(说一个小启示,本质上等我们真的有能力了就谁都敢信任了,因为艺高人胆大,你更自信就更敢信任别人)
以上方法来源于万维钢老师,李笑来老师、古典老师和我自己的分享和心得总结,一定还会有很多方法,纠结没必要,只会徒增内耗而已。方法无非就是一些概念,概念清晰、正确、准确,生活自然就简单高效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