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叶sherry
这是一间隐藏在胡同里的胶片照相馆,一座白色大房子,有大大的窗户和满墙的黑白照片。馆长张琪依然坚守着大画幅座机为客人拍摄肖像。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数码相机,胶片照片的美感却始终无法替代,就像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令人怀念的胶片就像那些迷人的岁月和烙有时代印记的旧物。被擦破边缘的笨重皮箱,七镶七滚的袄。王谢堂前的燕子,以及流逝的爱情。
当我们到达位于方家胡同46号的胶片封存工作室时,张琪刚为一位女士拍摄完个人肖像照片,阳光透过宽阔的玻璃洒进来,屋里暖洋洋的,简单而有质感的工作室摆满了各式相机和人物肖像作品,精致的盆栽安静伫立,给人一个艺术家天堂的印象。
张琪说,“前一段正装修的时候,朋友拿着手机跟我说’你看,香港最后一家胶片照相店也关了’。我说’别着急呀,北京这边就要开业了不是’。”
加缪说:所有伟大的行为和伟大的思想,都有一个荒谬的开始。
你以为他是时代的逆行者,会步履维艰,但其实他却凭借精湛高超的摄影水平唤起了人们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创立三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胶片封存照相馆,感受着这项看似已流逝却永不会替代的服务,来体会有温度和情怀的胶片摄影,体会那种我们本应拥有却被遗失许久的期待和愉悦。
因为热爱,所有付出全都充满喜悦。
对于摄影的兴趣,起源于小时候,而正经有态度去琢磨这件事,则是从2002年开始,张琪说,“当年我第一次看到全画幅相机的影像时,我特别激动,我认为我看到了历史,我会去思考,为什么当年那些人会这么做,会让我们现在见过无数高科技的人还会感到震撼,而现代人却做不出来?所以好的东西往往在历史当中。那我们去找。”
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张琪变成了摄影专家,开设了摄影学习班,成为圈里的热门人物,以相机为线索去追溯摄影历史——是张琪在研究摄影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从十年前的相机到一百年前的相机,通过这条线,他不断发现和收获,而摄影这个浩瀚的宝库也逐渐展现出更迷人的一面,让他的热爱经久不息。
他说“如果你热爱一件事的话,就会激发出无限的潜能,哪怕你不睡觉不吃饭,你都不在乎。比如说,如果我想起一个什么不懂的地方,哪怕是夜里三点,我也要起床来查一下才能继续入睡。这种热情就像是流淌的血液一样,生生不息。”
张琪说:也许以后真的会变成一个孤僻怪老头,能始终陪伴我的应该是那台没被卖掉的老相机。
辞去原有的高薪工作并非冲动和任性,因为对摄影的热爱,张琪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曾被媒体大肆报道的“胶片封存”项目是他辞职后做的第一件也是持续在做的事情,通过摄影记录Ta们的状态,在特定的时间解封,只是为了纪念纯粹的最初。
“胶片封存”项目一直在进行,而让更多人体验到胶片摄影作品的美感,成为张琪摄影道路上另一个不断思考的问题,于是便有了“胶片封存照相馆”的诞生。
张琪说,“跟数码照相相比,胶片摄影作品能通过你的视觉刺激到你的情感,当我们在追一个审美的艺术的东西时,你的关注点不会是在精度和一切技术参数上,而是在追感情上的认同感,胶片能带动你的情感,让你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正如他在微博中写道的,摄影必须谨守的态度是:聚精会神地凝视,全力以赴地关注。用心按快门,而不是用手。精彩的影像会自然而然跳跃出来,像有生命一般地跟你眨眼。每当他将显像纸放入显像液,看着图片渐渐地浮现,那种兴奋经久不衰,像烈酒一样愈加浓香醇厚。
张琪认可的美国摄影师William Hacker曾说,胶片会让我感觉整个精神和肉体都参与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有一个实在的物体我可以触摸到。
胶片所传递的温度和专注做事的态度正是这个时代呼唤的品质。张琪说,我们是以光作画的人,摄影这件事,既是宽容的,又是苛刻的。太多人没学会走,就开始跑和飞了。胶片摄影是严谨的,是有态度的,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作的每天我都那么安心的原因。
客人的认可是张琪工作中最享受的部分,每一个客人都有自己要展现的独特气质,这种摄影的新鲜感也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几乎每个客人都毫不吝啬表达了溢美之词:
有的说“照片中的我,或许不是那个你认识的我;同样,也是那个未曾认识的我。我拿照片去征婚了”
有的说“可以用我的照片做宣传,越大越好!”
有的说“以前从来没体验过这样的拍摄过程,觉得你们是有个性的摄影师,和大众市场不一样。”
有的说“面对两个完全没有拍摄肖像经验的人,张老师和我们聊天营造出自然的气氛,通过细心的指导拍出了让我们惊喜的片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
大画幅古典肖像&一个胶片摄影师的本分
关于肖像摄影,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有待普及的概念,相对于婚纱摄影和儿童摄影写真等摄影业务,大众对肖像摄影的接触几乎仅限于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张琪说,人物肖像摄影,首先要有很高的辨识度,即熟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而现有市面上大部分的写真和婚纱摄影则不具备这样的特征,过度PS、模式化等,并不能代表人物本身,而只是形式得记录了结婚这件事。但肖像不同,肖像是对人本身的尊重,肖像能展示出人本身的精气神,这种由内向外散发的气质不是通过夸张化妆服饰和过度的PS能达到的效果。
人物肖像是摄影师的一大挑战,优秀的摄影师都是肖像特写的高手,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拍摄别具一格的片子。不管是挖掘人物内在的个性还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展现更好的创意灵感,每一副人物肖像作品都既能传达出人物的独特气质,又书写着人物故事。
张琪,正是专注于这个领域并在业内取得优秀成绩的摄影师。
张琪说,古典肖像和大画幅胶片有着历史的质感和时代的温度,如果你不能理解为何一副古典肖像作品能带给观者如此多层次的情感体验,也许你能从拍摄一副古典肖像的复杂程度找到答案。
张琪习惯用一块18平米的灰色背景布从墙铺到地,然后布置灯光,引导和控制场面,灯光的调整要根据人物气质,面部特征去修饰阴影。
张琪说,这个过程类似绘画,一明一暗虽然是光的照射,但是在我眼里就更像是画笔画出来的。哪里多了哪里少了全靠灯来找。他说,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布光花一两个小时也值得。
布置场地完成后,就要引导。一切取决于摄影师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摄影师会带TA进入一个恰当的状态,这个环节可长可短有时候是不露痕迹完成的。
张琪说,大画幅相机的操作是急不得的,光把两张A4纸大小的叶片装入片夹就需要十来分钟,需小心翼翼不能有玷污和划痕,至于其他需要的辅助工具和配件就有好几种,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容不等半点马虎。像测光表,对焦放大镜,冠布,片夹这些东西必须伸手就有。
一切到位后要对人物做最后修饰,比如发梢的调整,脸和肩膀的角度,手的位置和姿势,服装的细节等等等等,哪怕是在暗光部分的一点点瑕疵都要反复确认力求完美。
正片前,还要用波拉片定光,也就是先拍一两张极速显影的小片,当场就能看,为正式拍摄做最后一次调整。
快门摁下,拍摄仪式完成后,一切还没有结束。
拍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型号的底片,配合哪一种药水,出来的是什么影调。一步步都要严格执行,从所需的纯净水,显影液,定影液等等必求其精。在一道道工艺完成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
再经过各个工艺环节,直到装裱完成,才算是一次作品的完成。正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才能拥有如此完美的定格,而这种对摄影本身严谨和尊重的态度正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品质。
张琪:“摄影对于我来说远不止于一份职业,而是一张铺展生命质地的画纸,Ta让我感受生活,领悟生命。”
照相馆开业三年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业务量也不断上升,工作越来越忙碌,名气也越来越大。张琪的人生体会越来越深刻,他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不管是胶片封存,还是照相馆,都是幸福过好每一天,每个人对好的定义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秘籍。很多人向往自由,也有很多人向往财富,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可能就是很温暖的一个画面,一个瞬间,比如一对感情特别好的情侣来拍照,他们传达出来的那种甜蜜,是幸福。这比什么都有价值。比你作为一个个性艺术家得到多少人人的认可,或者坐拥很多财富的大老板,都让人值得羡慕。”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拍摄,张琪讲到了不久前进行的一次全家福拍摄,他说,“我想过理想人生的好多种样子,而这一家的样子可能是最接近的。”
一对有着三十年婚龄的叔叔阿姨带着三十年前的结婚照来拍珍珠婚纪念,还有同样高颜值的女儿女婿,一家四口好看得不行。拍摄从始至终都能感受到一家人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和睦,但最触动我的,是拍照的时候阿姨一直注意自己笑的弧度,眼睛的神采,像个自拍时候精益求精的小姑娘。选片的时候却说,选叔叔认为好的,让叔叔来选。
张琪说,所有完美的关系,也都存在争执、曲折和不安。但它之所以长远,是因为在所有的遗憾之下,持之以恒的,爱你。
也许胶片摄影也是在传达这样一种生活哲学,就像摄影大家石川祐树说的:虽然数码相机方便,但是太过完美,而胶片摄影冲洗出来的某些瑕疵,反而更像人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快餐式的服务多多少少缺了几分人情味,模式化、流程化、标准化正步步扼杀着我们本应拥有的格调质地生活,而张琪的这些自然、真实、充分尊重摄影和被拍者本身的影像,让你不由得感动,在这个喧嚣时代里,还好有张琪们,坚持梦想和情怀,坚守内心的力量。
他说,未来,胶片封存照相馆的业务范围会不断拓宽,包括独特视角的结婚照,女性题材的写真,儿童摄影等。胶片封存照相馆的价值就是在快餐式碎片化时代里坚守自己,保留独特的审美风格,让更多人享受摄影本身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