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米三勺,一个聚集优质大学生的社区~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身为大学生,“理所当然”不想学习的原因
以下是原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和朋友约好要坚持跑步,狂跑一次累倒在地之后,再也不想有第二次;减肥计划实施了半个月,瘦了两斤后奖励自己一顿火锅又胖回来了,于是宣布放弃。
学习也一样,可怕的并非是不敢尝试,而是半途而废。
迫不及待计划好近期目标,但着手之后又觉得很累,也就再无理由坚持下去。
讲真的,放弃后随之迎来的除了短暂的愉悦外,还伴有深深的负罪感。
在我们学习的路上,大脑的“奖励”机制会时不时激励我们掌握更多知识,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又不想学习,这是为什么呢?
在固定型思维的裹挟下,我们总是认为尝试就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从而选择不去做。
当学习遇到困难了,大脑里反复出现一些安慰自己的话:
“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你根本就做不好。”
上体育课不会打排球,另一个你说:
“这么长时间都没学会,再学也肯定学不会了。”
接下来,你会放弃学习,放弃打球,不再坚持。
另一方面,具有固定心态的人通常不会尽全力去应对有难度的挑战。
只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那会令他们感到难堪。
他们觉得如果努力过却失败了,其他人会发现他们能力有限。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尽全力,一旦失败,就有现成的理由:玩玩而已嘛,又没有尽全力。
缺少及时的正反馈,使我们停步在与胜利一步之遥的地方。
如果你知道,你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明天考试就会得第一,你能忍住不做吗?
同理,如果你清楚今天如果去健身,明天就会有马甲线,你会不去吗?
这就是正反馈。
对于学霸而言,学习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自然。
别人看一个小时的知识点,他们看10分钟就懂并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正反馈就十分充足。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说,就算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对成绩不一定有多大影响。
考不考得到都不一定,不如先放松一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煎熬,是一种回报极低、投入极高的行为。
不然,只凭一腔热血,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两三天就无法坚持了。
不仅如此,连朋友圈的盲目攀比,也为我们的生活平添几分烦躁。
没钱的日子里偶然看到谁发了一张旅行计划表。
自己连省都没出过的,别人都已经出国好几次了。
素颜太丑,又买不起化妆品,偏偏撞见谁发的美颜照。
还有那些整天秀恩爱的情侣,恨不得现在立刻马上能有个对象。
如果你陷入比较的误区,以自己之短对比别人之长。
那么,顿感自己挫败,有时难免悲从中来,同人不命,明明当初起点相同,现在却那么大的差距。
其实这种比较更糟糕的:会成为无形的枷锁,拖累你前行的脚步。
无论你多想得奖学金,总有无数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远远把你甩成尘与土;
无论你多想在一个连经济都无法独立的年代里环游世界,身边总有很多朋友以无数倍的卷钱速度策马绝尘。
我们习惯不断地向外看,因为外面很诱人。殊不知看得多了,欲望多了,心也就杂了。
很多人的忙碌都是被别人拖着走,生活乱成一锅粥。
等到忙得身心俱疲,才发现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因为所有从外界获得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
对完美的追求助长了我们的欲望和野心,可是,欲望和野心吞噬了我们。
我们又不敢向内看,也不知道如何向内。无法沉淀,人就浮躁。
不论是自我的认知还是周围的浮躁,不想学习的本质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去那样做,在时间的逼迫之下不得已地完成那些极不情愿的事情,每个人都看起来“既勤奋,又懒惰”。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讨论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米三勺,一个聚集优质大学生的社区邀请你加入
文/米三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