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独立思考,做一个清醒的人。)
#李佳琦#
01
李佳琦错了吗?
“有时候要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句话错了吗?虽然很“刺激”人,但是这句话没错,做人要时刻反省自己,李佳琦能有今天可能就是靠这句话“磨出来的”,所以他有资格来说这句话。但他错在“反省自己”跟产品“贵”并不是一个“频道”上的问题,就像有的人能力天天吃鱼翅燕窝,但每天依旧是粗茶淡饭的平凡生活,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是以你能“消费”什么为标准的。
李佳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是大部分人“潜意识”里面的东西,他们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有高低贵贱的,人也是这样的,进而“标准”就是你是否具备消费的能力,这是基本逻辑的错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李佳琦本身也是从“苦”销售一步步的走上来的,他的成功的确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在里面,甚至很多因素缺一不可,但不管怎样,至少让很多人看到了原来和自己条件一样的人也可以这样成功。
有多少人喜欢你,就会有多少人厌恶你,甚至有很多人在研究打压你,无论你是李佳琦还是谁都一样,能成就你的一样可以毁掉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这次事件的确暴露了李佳琦的很多问题,有人说他飘了,能达到他这个成就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我感觉就是“飘”的轻的了。不过如果还想在这个“流量”上作为,就要“沉淀”下来,船大再轻微的漂浮感都是危险信号,如果他还想在这个平台上有作为,恐怕就要深刻“反思自己要怎么样好好工作了”。
我没有用过任何李佳琦的产品,也没有看过他的直播,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你可以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产品,可以去批评他,反对他,但是没必要去落井下石的诋毁他。
02
花西子错了吗?
在热点流量上重复着大量的“信息”,甚至真假难辨。
1)品牌是国产的还是日本的?
从工商注册的资料来看是国内的公司,股权非常简单,股东就两个人能,但是谁也搞不懂,私下有没有股权代持协议之类的东西,当然这个逻辑适用所有的公司,“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所以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是国内的品牌,所以他的经营和税收等政策是符合国内企业要求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李佳琦事件”一出,花西子立马出来声明早就跟日本的化妆品机构停止合作了。
用日本的技术就是日本的?一个品牌用谁的技术关键不是这个技术属于哪个国家,而是这个技术的可控性还有可持续性的把控,花西子这个品牌有没有走向世界?还是只在国内是个“品牌”?这个还需要做调研,但是对于“网友”认可的大牌来讲很多还是国外的。这次事件我们站在这些“批评者”的视角去看,跟花西子对比的都是“国外大牌”,他们觉得花西子的价格不能比“国外大牌”的价格高,这个错误就是“农夫山泉”不可能高于“依云”一样。要这样比我们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国外品牌早已经完成了“国际化”布局,从研发投入到原材料成本控制。
2)花西子都是代研、代加工?
我不觉得代研、代加工是可耻的事情,很多研发机构没有自己的运营能力,代研刚好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代加工问题更是荒谬,你看看国外的众多品牌,哪个是自己生产的?生产这个环节已经非常智能化和个性化,每个运营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生产线,这样的话还有谁敢投入这种产品?更不用说建立品牌了,这里面需要做的只是质量的把控,即便是自己投入生产,难道工人、生产流程的把控就会比“代加工”更好吗?一说到“代加工”大家就觉得“品牌”有问题,这只是“认知”问题。但是代加工要注明“生产厂家”这就可以了。
03
如何看待李佳琦事件和国产化妆品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有人说李佳琦拿走了80%的产品分润,这事不知道真假。但是有一点,在流通性产品中“广告”的确是占多半的“成本”的,只是以前要么给了媒体、要么给了渠道,现在“李佳琦事件”一出来,很多媒体都纷纷“声讨”,恐怕这也是一个原因,因为把他们的“利润空间”给抢走了。
“直播带货”是大家现在习惯的购买方式,“低价”加“个人IP加持”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他只是一个“营销渠道”,并不是全部,对于ALL in 直播的商家来讲,他们还并没有真正去做营销。
“国产品牌”的确很难,无论从运营模式还是成长的道路,都需要一步步的走出自己的特色,从家门口走向国际,能为国家挣来更多的“外币”才是真正的“国货”,不是在家门口叫嚣“谁是国产品牌”,不要养出“白眼狼”也不要让这些品牌“长不大”。
一个热点里面有对有错,每个人都不要只做看客,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才能进步,进步了观注热点才是有用的,否则就是被“热点”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