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152年的历史中,不乏战功赫赫的将领,也不缺文采飞扬的词人。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虽然他被奸臣所害,但他高尚的品格和精忠报国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反抗压迫,自强不息。
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在汤阴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相传他诞生时,有鹏飞临,鸣于室上,其父岳和欣喜不已,希望儿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故为其取名为飞,字鹏举。
少年时的岳飞,沉稳而有大志。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在母亲姚氏的教诲下,从小就树立了忠君报国的理想。为了学习骑射和刀枪之技,他拜周同和陈广为师。
靖康元年(1124年),金灭辽,金军背弃返还燕云十六州的承诺,开始大举攻宋。岳飞目睹了金人铁蹄在中原大地肆意践踏,心中无比悲愤,岳飞意欲投军,又恐妻儿老母在战乱中难以保全。母亲为勉励岳飞前赴疆场,奋勇杀敌,在岳飞的后背上刺“尽忠报国”。有了母亲和妻子的支持,岳飞从此再无挂虑,他跃马远行,开始了抗击金军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之后,岳飞进相州兵马大元帅赵构军中,带兵奇袭游寇,得到赵构之赏识。岳飞在侍御林大败金兵,杀金军枭将,后又在滑州杀败金兵再立战功。
靖康二年(1127年),为了阻挡金人的进攻,25岁的岳飞向康王赵构大胆进言,希望亲率六军北渡,以振将士士气,而收复中原。赵构不进忠言,反而岳飞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革除军籍,逐出军营。受此打击,岳飞没有灰心丧气,他先投奔招抚使张所,张所等主战派的将领被宋高宗迫害致死后,岳飞归属宗泽麾下。
宋室南迁以后,女真贵族为了彻底消灭赵宋王朝的残余力量,几乎连年南下,不断追击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面对来势汹汹的女真骑兵,宋高宗开始几乎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只是东躲西藏。同时,南宋政权建立之初,朝廷内部又出现了主战与主和的论争。
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离开新乡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接连克敌取胜,宗泽器重灵活妙用兵书阵法的岳飞。宗泽死后,杜充接任宗泽治军,部下王善举兵数万叛乱,岳飞以二千兵力,平叛于南熏门,后杜充率部进驻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杜充带领三千亲兵北降金兵。为了保存抗金实力,岳飞带领余部进驻茅山,在广德取得六战六捷的战绩。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向宜兴移营,平定太湖流寇,在常州阻击金军,取得四战四捷之战功。之后,岳飞在宜兴清水亭一仗中斩获金军将士数百,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与张俊会师进军洪州,岳飞在九江战败马进,俘敌八千。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命到江西虔吉平定盗寇,此时岳家军近达两万人,分守于江州、虔州、广州三处。其后,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岳飞向宋高宗陈述建康的重要战略意义,宋高宗频频称赞,并赐予岳飞金带、马鞍等物,宋高宗亲笔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岳飞,又将大将牛皋等人划归岳飞,此时“岳家军”初具成型。
绍兴四年(1134年),金国大举入侵南宋,兀术、撒离喝挟伪齐刘夔率十万铁骑向蜀川门户仙人关进发。岳飞受命挥师北伐,夺回伪齐控制的襄阳六郡,被封为节度使。32岁的岳飞成了南宋大将中最年轻又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他所率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为南宋抗金斗争的中流砥柱。
此时此刻,岳飞多年压抑的心情,第一次流露出了些许喜悦。岳飞率军驻防池州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岳飞以自豪愉悦的笔调,写下了《池州翠微亭》一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但是,岳飞的雄心壮志不是遭到宋高宗的冷淡,就是遭到阻挠。绍兴五年(1135年),为了扑灭湖湘地区农民起义的烈火,南宋朝廷将最有战斗力的岳家军调到湖南,全力镇压杨么起义。岳飞到洞庭地区后,一面加紧对起义军的封锁包围,施加军事压力;一面派人到起义军中进行个别的诱降活动,收买叛徒。很快,起义军的许多营寨被攻破,最终杨么被俘后英勇牺牲。就此,波涛汹涌的江南农民起义,暂时转入低潮。金太宗死后,女真贵族内部产生激烈的内讧。扶植伪齐的粘罕失势,刘豫成了金朝对宋战争失利的替罪羊,以挞懒为首的当权女真贵族决定把原由伪齐管辖的河南、陕西交还宋朝,同宋朝议和。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受命北伐,所向披靡,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此时,岳飞母亲病逝于鄂州军营,岳飞被任命为河东宣抚、从襄阳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月时间,岳家军先后收复汝州、颖州、商州、虢州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被迫撤军。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其间曾与高宗作《良马对》,后又扈从高宗至建康。同时,高宗准备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扩充其兵力以恢复中原。岳飞见部队得到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却因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岳飞胸中积忿,上书乞罢军职,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但后来,原隶属刘光世所部发动叛乱,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岳飞得知兵变,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行朝。
绍兴八年(1138年),经过三次北伐的岳飞还军鄂州,勠力练兵,日夜训阅,期望沉重打击金兵,但以赵构为首的投降派,却开始了新一轮的“屈辱求和”。几个月之后,奸相秦桧跪在金国使者脚下,答应和约内容,南宋愿作金国的藩属国,每年向金国纳贡。岳飞心灰意冷,让幕僚写了篇《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支持和约,坚决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
深秋时节,岳飞独行在军营,听着军帐外蟋蟀的鸣叫,看着夜空悬挂的明月,想起自己在外征战十多年,人未老、鬓已秋,故土依旧沦丧,而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极度苦闷,愤慨之下,写下了《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绍兴九年(1139年),正如岳飞所预料,在和议订立不久,金朝又一次发生内讧,兀术以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归宋,告发挞懒同南宋有秘密勾结,挞懒被夺军权,不久被以谋反罪处死。兀术掌握军权,立即撕毁此前同南宋订立的和议。绍兴十年(1140年),兀术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此时,宋高宗慌的手忙脚乱,急忙下诏令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
一闻战鼓意气生,大宋将士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抗金战场。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岳家军凯歌猛进,席卷京西,与驻扎于朱仙镇的金兵兵戎相见。岳家军士气高涨,人自为战,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岳飞喜不自禁,大有收复中原指日可待的势头。
金兀术绝望叹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兀术一度准备撤离开封,到河北以避岳家军的兵锋。就在中原儿女翘首以盼岳家军对燕云十六州唾手可得之时,岳飞却连续收到十二道金牌,宋高宗命其迅速班师。看着手上的十二道金牌,岳飞想起了之前他对众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那时是何等的壮怀激烈。面对现状,岳飞不由地愤然涕下,肝胆俱裂: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当岳家军班师鄂州后,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金兀术又率军侵占刚被宋军收复的失地。岳飞在班师途中闻此噩耗,不禁仰天长啸: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内心之激愤汹涌,慷慨壮烈的写下了词中杰作之《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强令岳飞班师后,宋高宗、秦桧一伙为了向金人表明投降的决心,撤销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加紧进行对金投降的活动。多年的战争,金国因无力攻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金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1142年1月27日,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在临刑之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岳飞的死讯传出,万民垂泪,群臣共悲。
在岳飞遇害后的二十年,南宋之所以苟延残喘,并非“绍兴合议”的功劳,而是岳飞等一干抗金名将,多年来给予了金国之重创。二十年后,宋孝宗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封岳飞为鄂王,谥号武穆,并将岳飞遗体依礼改葬,后又为其建造“忠烈庙”。
今天,关于岳飞的故事都家喻户晓,当我们从史书中探寻岳飞真实的形象和事迹时,却被那风起云涌的特殊时代下,那艰难险恶的时局,阴险叵测的人性,残酷血腥的战争,国破家亡的惨象,以及当时人们那矢志不渝的斗志和反抗精神所震撼。我们仿佛看到在那家国沦丧的耻辱和灾难中,忠臣赤子们是如何用血肉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尤其岳飞这个出身低微的农家子弟,是如何毅然决然地抛家弃子走上战场,用智慧和勇气打造出一支无敌铁血之师,又如何在敌我双方夹击下,坚持恢复中原的使命,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岳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品格高洁,爱国爱家,坚强不屈,成为炎黄子孙万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渐渐觉得像岳飞这样救亡图存的英雄如耀眼明星,不仅仅照亮和指引了当时的人们希望,也让现代人的我们以他为镜,以铭心志。
谨以此文,为岳武穆正名。
作者:仓央容若,原名许志刚,甘肃古浪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文学院会员,校刊《晨曦》编委、业余画家。著有诗集《西北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