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石公山

一斛珠·石公山

石公临水,金波光耀垂天际。片帆斜日粼粼里,料艋游仙,见我如山媚。

山寺问谁曾佛事?海灯方丈传拳秘。指头禅一无穷智。北斗桩存,绝技今余几?

北斗桩即梅花桩

石公山(Shigong Hill)是太湖中的岛屿,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因山前有两块巨石,状若老翁和老妪,称为石公石婆,而得名"石公山"。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

石公山不高,以石为奇;石公山少土,柏树居多;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山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轩树桥廊,疏密有致,有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明月坡等景观,湖光山色举目入画。石公山的西南湖面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石公山位于西山东南端,是一个三面临水的半岛,有映月廊、归云洞等诸多遗迹可赏。从石公山的西南湖面远望,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当年著名的海澄法师曾在此居住长达10年。

石公山位于西山岛的东南端,三面环水,一面背倚丛岭,满山翠柏浓郁,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山村水映,美景天成。

石公山在历史上即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自春秋以来,游人云集,名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唐代的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宋代的李弥大、范成大,明代的高启、王鳌、唐寅,清代的俞樾,近代的李根源等人,均曾来此访古寻幽,饱览湖光山色,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和摩崖石刻,为石公山增色添辉。明朝万历进士袁宏道云:“西洞庭之山,高为缥缈,怪为石公,丹梯翠屏,此石之胜地。”清朝文人沈盼曰:“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胜数十,石公最著。”在山门入口处,有一块条匾,上书“石公胜迹”四字,由原中共华东局书记宋日昌先生手书,这是对我们石公美景的真实写照和形象概括。


浮玉北堂:原为佛教接待女施主之所,石公山风景优美,早先四面环水,玉浮于湖中而得名。每逢暑期,众多江南游客都会赶至石公山避暑纳凉,欣赏美丽的太湖风景,站在石公山上,太湖尽在眼底,大有一览 众小的感觉,顿时心胸开阔,故而也有游客戏称石公山是可以放松身心的旅游圣地。    断层崖:由断裂活动造成的陡崖称为断层崖。断层崖不一定就是断层面,常常是断层面被剥蚀后退而形成的陡坡。较新的断层往往在地形上表现为断层崖。较老的断层也可以造成地形倒置的现象,形成断层崖线,石公山的断层崖地球板块活动所致,不禁让人惊叹自然之神奇。    一线天:距今1亿年前后的地壳运动是地层产生断裂形成一线天,石缝狭窄,仅一客上下,曾有游客尝试过带小孩一起,最终只能前后前行。石公山也因一线天而闻名,一线天的存在也给石公山赋予了更加神 奇的色彩,可与林屋洞的洞内景观相媲美。

浩淼太湖烟波明媚

海灯法师灵骨塔

1956年,海灯法师云游西山,见斯处鸟语花香,远离红尘,山光云影,启人心智,当真是清修练武的佳境,法心欢喜,便留在石公禅寺里当了十年的住持,1967年方才离开。时隔二十年后的1987年冬,海灯法师又到石公山住了20天。大师于1989年驾鹤仙游之后,身后遗骨的一部分将要安置于石公禅寺,太湖水般爽洁的佛音从此有了英灵做伴。大师事后的舍利子在禅寺后院将建有七级佛塔供奉。

海灯法师以其一指功、二指禅、少林梅花桩、童子功三大绝技威震武林,名扬中外。海灯法师一生精修武佛,弘扬武德,深研佛理,爱国爱教,世人敬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白居易诗全集(J1) 「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 云雨三年别,风波万里行。愁来正萧索,况见古人名。 「集贤池答侍中问」...
    汉唐雄风阅读 9,278评论 1 12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34评论 0 2
  • 今天上午陪老妈看病,下午健身房跑步,晚上想想今天还没有断舍离,马上做,衣架和旁边的的布衣架,一看乱乱,又想想自己是...
    影子3623253阅读 2,945评论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