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期热播的《安家》,引起了大家对原生家庭的关注和思考。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是一个强势、能干、理性、专业的房产中介,大家对她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那句 “ 没有我卖出不去的房子 ” 。
尽管业务水平一流,但她却总显得很不合群,不仅破坏了店里原本的和谐氛围,还经常撬走了同事的单子,更是在同事想要好心帮助她的时候担心别人是不是要分走她的单。
她是房中介行业里的金牌销售,连 “跑道房” 和 发生过刑事案件的 “凶宅” 都能卖出去。但尽管这样,她却依省吃俭用,扣扣搜搜,早饭要喝2杯豆浆,吃4个包子,速度惊人且吃相难看。
强势,神秘,不多言,没有人情味,异常努力,拼命挣钱,这就是我们对房似锦的大概认识了。
在剧情还没有推进到揭示到房似锦的原生家庭前,我们似乎已经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了。
果不其然。
她的一切举动几乎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她是房家要扔在井里没死成的老四,所以她的真名是 “房四井” ,而不是 “房似锦”。
后来我们才知道,她背后的是一个无底洞家庭,要时刻防备着亲妈无赖般的勒索,还要养着弟弟,买房还贷款也统统是她。
她从小到大,没有感受过亲情,一路打拼全靠自己,终于等到有一天可以离开那万恶的家庭,却依然被他们视作
“ 赚钱机器 ”。
明明花季一样的年龄,却似乎要被绑架一生。
一个人成年后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性,其实都离不开他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她永远穿着和她年龄不相匹配的西装;大口大口的吃饭,是因为小时候总是吃不饱;街道组织的健康跑随随便便的就能拿第一,是因为小时候总是被家人打,所以练就了一口气跑很远的本事;总担心别人抢走自己的单,是因为太想挣钱,要去供养那个吸血鬼一般的家庭。
看到这里,我们终于能够理解她平日的刻薄、自私与不近人情。
大家甚至气愤的讨论说:樊胜美,苏明玉,以及房似锦的妈妈,真是可以把人气死的妈妈。
这几个家庭的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很糟糕的原生家庭。
尽管我们为她们感到心疼,却又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又有多少人,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呢?
02
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很重要,重要到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到底什么是原生家庭呢?
人这一生,会经历两个家庭,分别是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前者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后者指成长后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
在哪一刻,原生家庭的伤害让你感到绝望?
看到下面几个很扎心的回答:
永远没有尽头的争吵和矛盾
比起家庭破裂而言
这样更折磨
让我现在很害怕别人大声说话
听到过多嘈杂的声音就很难受
希望其他人 我以后的孩子们 不要和我感受同样的绝望
知乎用户:查理布朗的莱纳斯
1. 喜欢住校,害怕回家,尤其漫长的寒暑假。
2. 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有什么苦都自己一个人受,因为告诉他们没用,我得不到任何帮助和安慰。
3. 父母几乎天天吵架,离婚也闹了无数次,从小就是在打骂声中度过,家里的碗碟被摔了无数次,父母还曾因为打架送去医院。
4. 小时候偷穿妈妈的高跟鞋,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脚扭伤了身上也擦破好多皮,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和心疼,换来的是一顿毒打。二十年了,我一直记得。这也造就了我自卑,偏执,暴力,易怒的个性。
知乎用户:发呆的木鱼
有人说:“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却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梦魇似乎是刻骨铭心的,那些自卑、悲观、极端、暴躁、偏执等不好的性格似乎都与原生家庭有关。
不幸的原生家庭,几乎是原罪。
有多少人都是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控诉着自己不完满的原生家庭,另一方面却在某些方面重演着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
幸运的孩子无法懂得不幸的孩子的痛苦,不幸的孩子也永远不知道,健康、稳定、充足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初中的时候读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它的开篇语非常震撼,我至今记得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见到太多相似的幸福的家庭,他们包容,温暖,相爱,充满善意。
华人家教典范刘墉先生,不仅自己事业有成,妻子温柔善良,还养育了一对优秀的儿女。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毕业,同时也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作家及主持人;女儿刘倚帆,由小学到初中毕业,学业成绩全A,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不仅儿女学业优秀,儿女们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同时还继承了父亲的正直谦逊的人格。可以说是优秀的原生家庭的典范了。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又有着各自的不幸,可结局却大相径庭。
有的跌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有的冲破牢笼,逃了出来。
要做哪一种,真的,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风雨哈佛路》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利兹从小就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其15岁时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
贫穷的她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随着慢慢成长,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所以她比别人多付出令人无法想象的努力,最终也凭借实力走进了最高学府。
而故事的原型,Liz本人,她禁止自己抱怨。
她说,“ 生活是多么美啊,是个奇迹。”
所以,如果说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的前半生,那么后半生,是你自己可以掌握的。
真的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理应抱怨,理应颓废,理应充满戾气的缘由,它不能成为你不肯成长、不肯改变的借口。你的人生永远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如果有一天你想要为人父母,思考一下,你将用什么样的方式经营一个家庭呢?
记住,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在重新创造一个家庭文化。你那些不美好的回忆,不要持续下去;而美好的记忆,要继续传承下去。
03
所以,当我们因为原生家庭而痛苦时,究竟该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呢?
一、 阅读:提高认知和思考水平
坦白讲,我也并不是一个原生家庭非常幸福的孩子。可认识我的所有朋友都几乎感受不到这一点,甚至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整天乐乐呵呵的。
要说我现在的生活,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纯粹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塑造和新生家庭的经营上,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沉湎于过去。
过去是不可逆的。我无法通过抱怨、不满、悲悲戚戚,以及悔恨那些不好的回忆,而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幸福。毕竟,我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路要走。
其实我从来没有把上一代的恩怨放在心里。
你要问我:难道你从来没有痛苦过?委屈过?叛逆过?颓废过吗?
当然有。可那是我步入社会之前的事了。
你要问我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我可以毫无保留的告诉你,只怕你不能够去执行。
我变成今天的样子,阅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一直相信,大量的阅读是可能改变命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大量的阅读意味着大量的输入,而大量的输入就会产生大量的疑问,困惑和思考,这就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
而思考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又决定了一个人的判断力,判断力进而影响一个人的选择,而若干个选择则构成了我们的一生,进而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
发现了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事实上,正因为大量的输入,思考,进而又产生了我现在大量的输出,也就是写作。
先输入,再思考,最后输出,而这正是一个健康的写作闭环。
多读书多观察,学会自己给自己找答案。
当你有一个保证一定质和量的阅读后,就会提高自己的认知,明白自己的偏执、抑郁、痛苦都是有原因的,更明白自己的人生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二、 尽早实现经济独立
很多人说,我做不到阅读,那么挣钱你应该不会抗拒吧。
要在学业和工作上尽最大努力,尽早实现经济独立。毕竟钱还是很重要很美好的。
有这么一句话,“ 世界上95%的事情都可以用钱解决,剩下5%是什么也解决不了的。” 这不无道理。
经济实力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可以决定一个人说话的底气。
三、 学会沟通
沟通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会沟通的人和不会沟通的人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同样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和那样的方式表达会有质的不同呢?
为什么有的人一定要用争吵的方式沟通呢?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玻璃心,觉得他人在折射自己呢?
一切的一切,都与我们自身的认知有关,其实也是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要尽量客观,尽量避免情绪化,尽量多角度看问题。
总结下来就是:好好说话,是一种情商,更是一种能力。
四、 向良师益友学习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朋友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
除了阅读,一个优质的朋友,也是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认知的。
一个优质的朋友,他可以帮你捋清事情发展的脉络,分析事情进展的形势,不偏不倚,给你中肯的建议。
如你有一个优质的朋友,一定要好好抓住。你身上没有的而他身上有的,就要去学习,有不明白的就去请教。
光学习还不够,还要思考,时常反思。
同样的情景,如果已经教过你了,就尽量不要去犯同样的错误了。
04
如果要做一个比喻,原生家庭就像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块主板,它对我们的人生进行初始化。
尽管有着重要作用,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为我们依然可以进行后续的自我升级。
意识到自我缺陷跟家庭有关,并不是要去苛责父母,而是要放下过去,和内心深处那个幼稚的,没有安全感的自我和解,从负面影响中解脱。
永远不要到任何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身上找安全感,因为这种安全感无法给你一辈子。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糟透了。
即使原生家庭给不了你良好的成长环境,你依然可以自我成长,甚至可以开成一束动人的玫瑰。
难道你不觉得,即便在这样糟糕的原生家庭下,你都可以成长为一个明媚而优秀的人儿,
这难道不更酷,更炫,更令人佩服吗?
还有什么困难是你不能克服的呢?
答应我,今天以后:
别抱怨,别哀伤,别冷漠,别偏执,别颓废。
一起笑傲江湖吧。
要在只有八十年的生命和小江湖里挥斥方遒啊。
一笑泯恩仇吧。
做一个温暖有爱,洒洒脱脱,豪情壮志的小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