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
再来看孩子的教育。我们对孩子传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错,关键是,你是怎么说的,用什么态度说的,给孩子的感觉是什么,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孩子不同于他人,我们教育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为了教育孩子,而把亲子关系硬生生切断,这是得不偿失、本末倒置的做法。
所以,如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而且还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同时,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系统观,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系统,家里的每个人都要为这个系统服务,去做出自己的贡献。教会孩子这一点,需要从父母做起。
当父母告诉孩子“你的学习你自己完成”时,一定不是自己撒手什么都不管,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无法完成时,父母的一句“孩子,我能帮你做点什么”,会给孩子更多的力量和支持。比如,孩子作业经常很晚才完成,影响孩子休息,也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提升如何高效完成作业的能力;或是教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作业;或是你主动告诉孩子,遇到难题,可以随时问父母,你完全可以帮忙;或是经常询问孩子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表达一份关切和关心,等等。
“学习”和“作业”以及其他的事,依然交给孩子来做,但是背后一定有父母的情感支撑。当有父母的支持、关爱和肯定时,当培养出和孩子良好的亲密关系时,其他一切能力的培养便会更容易。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时候,不是一下子撒手不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支持,当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出现,这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和家的连接。当孩子再进入其他系统的时候,也才能把握好这个分寸。
人生只有三类事,自己、别人以及老天的事。大家都清楚这句话其实讲的是“界限”问题,界限指的是一件事情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归属。
当我们能够站在连接的基础上再来看界限时,它变得清晰且完整。即在一件事中,互相有各自的身份,形成各自的界限,各自为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负责,同时,我们在一个系统当中,我们需要思考各自可以为这个系统做些什么,来让互相之间的爱能够流动起来,继而情感加深,进而产生更深的连接。
周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