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的人而言生活就是某种项目。在于他们交谈几个小时之内,你都会感到不舒服,生活开始变得像寡淡无味的食物。
另一些人就喜欢各个领域尝试一下,尝试下不同的可能性。就是爱折腾,好奇心特别旺盛,坐不住。
多姿多彩的生活被大多数人喜欢,单一而又重复的生活没有人会真正喜欢。
兴趣爱好是诅咒?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兴趣无法直接变成money。
自己的兴趣广的如海洋般宽广,涉及各个领域,并且对这些都患有不错的感觉,甚至有那么几个还很在行,算得上是个内行人。
可惜还是拿不出手,做不到直接靠着挣钱。
人一生的精力和时间必然是有限的,你不是天才,不是人脑快过计算机的图灵,更不是早几百年画出飞机图纸的的达芬奇。
精力分散必然会导致难以成就气候,人有力尽而穷,当别人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方面的时候,必然会做出一些成就,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一种挫败感。
一个不如你的人却因为这种方式取得了“成功”,这着实很难让人心里平衡。
这两个思考真的正确吗?
并不正确,这隐藏了一个假设。
低关联假设
含有这种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小时候你学习画画,但是长大后再也不画了,但是没有人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会在职场中帮助你视觉化思考。
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何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一板一眼的思考。艺术就是艺术,商品就是商品;工科就该每天对着机器,文学只能对着文章。
小时候父母总是把学习之外的事情当做不务正业,现在我们总爱把不能挣钱的当做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吗?
我们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周期。
我想学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无用的东西,那么这就很可能忽略了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理性依据:时间。
短期有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有用的,短期没用的不见得长期没用的。
希望知道什么新东西的时候就立马脱胎换骨,我学了乐器就立马上台演出,变得小有名气;学了金融,就要变得大富大贵;学了什么,见不到成效就觉得没用想要立马扔掉
知识并只是单单的零散的点,它们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
建立自己的体系是很重的事情,李笑来老师对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设性的四个字—融会贯通
融汇贯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莫问前程但行好事”;当你学的只有一个节点的时候,没有什么连接是必然的。两个节点之间还能有一处连接;三个节点之间可能有三个连接;四个节点之间可能有六个连接,随着节点的增加,慢慢会成为指数型的增长。这样子体系也就随之建立了。
斯科特杨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通过对比不同的知识,更好地记忆知识。
《穷查理宝典》一书中曾经说过:“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种思维方法对处理问题相当愚笨,只有傻瓜才会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就是他亲眼所见的最高的那座。
你需要学习各个学科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向各个方面学习思维的,单方面的思维会导致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赌徒是最爱单方面思考的人,从来只会想赢而不想除此之外的思考。
把自己训练的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变得比你聪敏的多的人更厉害。
罗素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想要过的充实而愉快,得到生命的幸福,最后的一条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去多发展各种兴趣爱好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都需要连接。而博学的人往往会拥有多层次的价值观,全方位的话题。
你会不喜欢跟你有共同话题的人吗?
我们还是比较偏爱见多识广,旁征博引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