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但又不普通

和四个理发店主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理发店主的故事。

第一个理发店,店主夫妇从社区开到了沿街店面。店面仍不大,但干净明朗,店名就叫施恩。去剪、吹头发的时候,会和阿姐聊一会儿天,从她儿子还在当兵呢,到后来在地铁上班,再到这几年结婚了买房了生子了。有一次对阿姐埋怨自己很不打理的头发,少、软还细,不烫呢就贴头皮,一烫呢也管不了多久,发质还很娇气,容易掉。阿姐语气仍然是慢慢的,说出来的话却是给我上了一课的: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呀!

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呀!爱惜是最好的办法。

第二个理发店,发型师年纪并不大,30出头的小姐姐,帮我烫头发,聊天就说到了各自的孩子,说到了学区房,说到了家长为了学区房而各种折腾。小姐姐说了一句:某某学校就有那么不好嘛,你孩子是全校第一吗,如果是全校第一你再来说这不好那不好,要换学校还能理解

第三个理发店,店主的故事堪比一个电视剧,XX姐如何从家里逃出来,如何在上海当钟点工,好人家又是如何鼓励她去学理发,然后她在理发店做工又遇到了另一半成家,另一半是开公交车的普通上海人,但好在有一张房票可以作为蜗居。到后来又是如何怀孕了,大医院医生告诉她身体太弱不能要孩子,后来又是如何得到一个大师的鼓励顺利生下了孩子,现在已经长成1米8的小伙子也开了理发店。

xx姐把理发空间布置得很灵性,一直帮助我,赋能我。现在她常到儿子松江店,很少在家附近看到她了,甚是想念。

第四个理发店,认识时间并不长。51岁的阿姐,只是这两年才到老公理发店做事的,之前开过矿泉水送水网点,收入也不错,省吃俭用,在上海有了小房有了小车。女儿大学毕业也在上海找到了喜欢的工作。阿姐是很有想法的人,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圆自己一个上海人的梦,同时实现孩子的人才引进落户上海,让几年后将出生的外孙出生就是310的身份证号码。

这四位店主,都是外地人,学历都很低,最高的也只有初中。但就是这样无所畏惧的闯荡上海,不靠人脉,也没有资源,就是勤奋、勇敢,再加上头脑活络,硬生生的在这座城市生存了下来。她们,不在陆家嘴光鲜写字楼,也不在淮海路小资咖啡厅,就平静而美好的生活着。

这一份平静和美好,因为真实更值得敬佩。是70%的大多数之一,也是社会重要部分的70%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