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岁上小学,没有上过幼儿园,那时,农村没有幼儿园,只有6岁时上过1年学前班。
我们那时的小学,没有什么作业,放学后就是玩;我觉得我的整个小学阶段都可以划归到童年时代里去,就是玩、野。
上小学时,最主要的游戏,就是捉迷藏、打仗、做游戏、还有捅马蜂窝。
小时候捉迷藏太有条件了,到处都是草垛、柴堆、土砖墙(那时还用土砖盖房子,打土砖,然后垒成一排排晒干),随处就是藏身之地,还有伙伴曾经在躲藏的草垛里睡着过,有时候玩得月上树梢也不回家,当然回家后轻则挨一顿骂、重则挨一顿打。
打仗是有讲究的;哪天想打仗了,先要纠集一帮小伙伴,这叫“组队”;然后到与邻村的交界处,找到对方的小男孩开骂,这叫“叫阵,或者叫挑衅”,必须要找小男孩骂,因为小女孩一是不狠心骂,二是女孩一般也不回去纠集队伍回来和我们对阵,那就失败了;叫阵成功后,就是开战,一般都是捡地里的土疙瘩,互相扔,互相冲锋,总有一方顶不住会先逃离战场,另一方则特别开心的四散回家;一般不会有重大战伤,但也不排除有被砸中没有衣服保护的脑袋和脸的,灰土土脸或鼻青脸肿的回家,然后回家再挨大人一顿打。
做游戏嘛,主要是3种,抓石子、填房子、射箭。抓石子,就是找规定数量的小园石子,然后各种变换手法,抛、接、抓,看最后谁攒下的石子多谁赢,当然这个游戏偏女孩,男孩没有什么可玩的时候也可以玩。填房子,就是在泥地上画上规定的图形,然后单腿蹦跳或控制力量的踢动石子,符合规则的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的算赢,这种游戏男女皆宜。射箭则是专属于男孩的游戏,一般是用竹子做一把土弓,用削尖的竹子或筷子做箭,看谁射的远、射的准,调皮的有射鸡射鸭的,这个游戏危险系数比较高,有不小心射中人的;而且这个游戏挨大人打的概率较高,不管是射中动物、还是人,还是偷筷子做箭搞的吃饭筷子不够数的,都必然要挨打的。
捅马蜂窝,则是最刺激、最挑战的游戏。这个游戏得具备会爬树、跑得快、胆子大等三项基本素质,缺一不可。大部分马蜂窝都在高高的树上,不会爬树是不行的;当然捅了马蜂窝,马蜂是一定要报复的,跑的不快怎么行;这么高风险的游戏,没胆量怎么玩,即使就是看热闹,也得躲得远远的,被惹恼的马蜂,可不管谁是凶手、谁是看热闹的,逮谁叮谁。我是这项游戏的主要参入者,因为我三项条件都具备嘛。那时我们是隔一段时间就满世界找马蜂窝,找到了就像找到宝了一样,武装好后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当然我也有被马蜂蜇得鼻青眼肿不敢见人的时候,但是这些对于战士来说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