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更喜欢看非故事类书籍

最近姚天天带着书在看,两三天就换一本,三浦绫子、松本清张、川端康成、东野圭吾等等,看不明白还会整晚想,想不通睡不着,我说我不喜欢看小说,看故事,为什么?因为我不会去联系上下文的情境,不会参与其中顺着作者的指引去思考,侦探小说还好,一般小说脉络不明的话我更是摸不着北,看过也就算了,尤其是,我不仅记不住人脸,我也记不住名字。说到俄国的小说,哦,那些名字不都差不多的么?姚说她会去想情节发展。而她觉得我看的书才是需要思考的。是吗?

最近在看《全新思维》,同时正好番茄台在播《on call 36小时》第一部,看到书中关于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的时候,想到了这部剧中的情境,确实可以活学活用,而能在生活中应用,这点是我在看小说时没有找到的,可能是因为我不会去仔细分析小说背景事件中的人物性格,平时生活中不注意观察人物性格,没有来实际应用。

电视剧中一件头在给福伯 看病的时候 ,因福伯病重要求他留院观察,同时,发现不能吃糖的福伯袋子里拿了一大袋波板糖,一件头只是一味心急的劝说福伯,而福伯,虽然明知眼前是位好医生,也只能为了回家照顾脑子不好使(福伯俩公婆到底啥病我已经忘了)的老婆而激烈抗拒留院,因为家里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照顾福婶,后来福伯延误病情不幸身亡。一直到送福婶回家,才知道是福婶爱吃波板糖。一件头因此自责不已,他自问,为什么之前不多关心一下福伯的生活,多问一下他那袋波板糖的缘由,如果多问一句,就不至于造成福伯的病情恶化不及治疗。这里,应该就是书中所说的交响能力和共情能力吧。

看到剧后评论,很多人都赞同应该让大陆的医生都 来看看这部片子,看看其中充满人情味的医院,医生护士人性化的治疗护理。看了书,我才明白,其实,大家想要的是医生的交响和共情。这正是造成书中两个邮局工作人员不同结局的原因。

姚说,即使她看这书,也不会联想到电视剧中的内容。哦,我为什么这点倒会想到?应该是剧中这段和书中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共鸣,给予了足够的注意,才会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这么看来还真是,逃不开故事能力,因为比起数据,理论,故事更加吸引人,更加容易让人记住,书中就有相关小测试。哈哈,说到底,我是会被故事吸引的啊。那些没有吸引住我的故事,只是因为和我的日常生活有距离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喜欢看民国以及各种动乱时期的小说。至今看过最厚的《平凡的世界》也只是当时的感动,现在也不记得情节了。而前几年看的鸡汤类,都是能对当时的我所有帮助,而最近看的书,也将对未来的我有所助益。

说到这里,还要扯远说说,一件头后来是怎样走出这件事情的阴影的。医生要救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救得活,因为死亡不可抗拒,所以,尽力就好。不是所有书我都 看的完,理解的了,所以,尽力就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鱼宝宝睡着了冰下的河水像天上的银河 静静的鱼儿泡泡肥皂泡泡一样水里漂浮的梦 想打水玩的小孩们凿开了冰却惊讶地睁大眼...
    葺宝阅读 1,631评论 0 1
  • 2017年,10月5号,星期天,晴 今天捞不着睡懒觉了,早晨急呼呼的起床后,吃了早饭,就往辅导班里赶,在车上,我让...
    希昊妈妈阅读 1,911评论 0 0
  • 总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年轻下去。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一直走下去,不必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必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必扮演我...
    念西风阅读 2,5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