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构建学习思维能力,中学积累知识,大学提升认知。(连载一)

伴随着9月1日的到来,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开学。

家长们解放了,不用跟孩子在家斗智斗勇。但是新的担忧又来了。

孩子要不要报晚托(作业班)?

孩子要不要报补习班?

孩子要不要报兴趣班?

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让家长挑花了眼。

自从开学后,家长群里不断的话题就是,你家报了哪个班?

那个老师咋样?听说那个晚托老师挺好,孩子作业做的不错。那个晚托不行,教给孩子抄作业。

你家报的哪里的数学思维课,我家孩子数学不行。

我家孩子不认识字,你们在哪里补习的?

家长同志们,请停止你们的担忧吧。

小学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个时候教育的核心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吸收知识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孩子们通过汉字与世界沟通的渠道,这个时候教育的核心是汉字背后的意义和使用。与孩子相处时,可以看到什么字,就讲讲汉字背后的意思,讲讲这个字的词语,然后让孩子去尝试说一个句子。你会发现不知不觉间孩子学会了很多汉字。这个时候词汇量的增长比会写汉字更重要,孩子会说了,会用了,等到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时就会不自觉的记住了。

数学是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孩子认知世界、了解空间的基础。要给孩子去构建汉字语言与数学的关系,也就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转化数学公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其实还是认知理解的能力。所以真正要读懂的是孩子对这个题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在我跟孩子一起做作业的时候,我很少直接去教他这道题怎么做,经常是让他在读一遍,有时在刚读完第一遍以后就会发出恍然大悟的一声,哦,原来是这个减(加)这个啊。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去让孩子去写,要用问的方式去追问他。即便是孩子理解错了,也没关系,你问为什么的过程当中,他自己会发现问题从而把题目改正过来。这个时候思考路径的训练比他写正确这道题更有意义,虽然这个方法在起初会很慢,无法很快的完成老师的作业,但是你会发现孩子成长的越来越快,在生活中他也会应用这种为什么的思考路径。

在脑训练过程当中,训练方法的学习比训练内容更有意思,你会发现孩子对脑使用的不同路径和方式,从中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教会多少内容要更有意义,前期的速度慢,是为了以后的飞速提升。在小学阶段,多去培养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你会发现后期的孩子越来越自立。

在这跟大家分享一个提升孩子记忆力和逻辑能力的小方法。

在孩子去上课前跟他约定,放学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

放学以后,你来跟孩子去一起回忆,第一节课,是哪个老师,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板书的时候都写了哪些?第二节课,下午第一节课。。。

然后你就可以让他开始当“老师”了,去把这堂课的内容用他自己的理解,讲一遍。这个时候无论对错都不要去指正他,要去分析感受他的思考路径,然后用问的方式去慢慢建立他的逻辑关系,整体到局部,左到右,前到后,大到小。。。

接下来我跟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意义是什么。

1、帮孩子去回忆,这堂课老师是哪位,穿的是什么衣服,是培养孩子观察和记忆能力的方式。每天去做相同的事情,孩子会不自觉就把这些信息有条理的储存在大脑里增加了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很好的复述这堂课的知识。

2、让孩子去讲自己的理解,看孩子的表述逻辑。等孩子讲完以后,用问的方式去帮孩子建构逻辑关系,孩子会在你同样的逻辑问题中学会表发的逻辑性。

3、脑对图像记忆比文字记忆要深刻,所以尽量多让孩子图像化表达,先表达图片(尽量让孩子去想象,越有趣记忆越深刻,夸大特点,记忆更牢固),然后用逻辑思维能力转化成文字语言。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

想了解初中学生如何“开窍”学习的密保,请关注公众号,期待下次的分享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