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父母老师的教诲下,我总以为,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做一个好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拉别人一把,在别人不经意的时候,体察细节,做一些温暖的事。这样,别人才会对你好。
当年不更年事,心思简单纯粹,朋友和同学每逢生日过节互送礼物,其感激感动之意如滔滔江水跃然作文纸上。偶尔认识新朋友,兴致以来写点小信捎个小纸条,就不住开始想象对方见信时那份激动心情,不觉以为这个事多美好。
长大后,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后,才开始有点懂得,那些所谓的温暖,其实不过是处在父母、学校、老师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给我们围起了安全的港湾,精心呵护我们,不让我们受到外界的一丝干扰和污染。
毕业后,抓着2b铅笔和一张准考证,通向外界的门打开了,世界一下子变得很大很大,可是人与人之间形色各异,他们不会经常说很难听的话,可是却爱做很恶心的事,他们当中有温暖的人,可是却并没有活得很理想。我试图想写一封信,给一个温暖的人,可到最后发现,这种方式只会被视为老套,他们埋在手机里一声不吭。
躲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谎话里太久,长大后很容易受伤。就好像,当你把熬了几个夜精心做出来的PPT自信满满交给领导,他们一声冷笑或一个皱眉,一句不行一句重做,像硬生生的大手在脸上掌了一把,你突然会怀疑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个在班里千年第一的学霸今天怎么混成了这个模样。你说你想做一个温暖的人,于是手温一杯咖啡放在同事桌上,你以为下一秒,你们就能因为共享这份感动而相互取暖,然而当你转过头时,她只是不温不火地说了声谢谢,然后在微信里又继续催你完成本季度KPI。
你觉得委屈,在电话里和父母哭诉,母亲觉得心疼,千里迢迢过来照顾你一段时间,煮饭拖地,服服帖帖。可是你怎么也没想到,舍友竟然会因为嫉妒,三番两次追问你妈什么时候走,和你大吵一架,在你妈面前扬言示威。你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狠狠抽了她一嘴。从那以后,母亲回了家,而你,上班下班,那张没有一点人情味的脸,抬头不见低头见,宿舍两个人活得跟双方眼里只有自己。
慢慢地,付出更加大于收获的时候,你开始觉得累了。好像不必太勉强自己去做个好人?或者眼太挫,辩不清好与坏,就到处洒感情。
以前在父母身边,天气冷了身体病了,撒娇偷懒的话天天挂嘴边不停歇,而如今一个人对着电脑咳咳咳到生无可恋,好像没有人会去留意,给你递来什么药。忍不住在朋友圈哭诉,下面一大丢的评论跟叫你喝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好好照顾自己”当然,主语只能是自己。而反过来,当你看到别人生病,好像潜意识不停在提醒你,管好自己,没必要去问候她人。说不定,她一点都不在意你的友善。于是,那只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你发现,慢慢地,原来做个冷酷的人,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地铁上那些看到孕妇不让座的人,是冷酷的,把共享单车推倒在地面上的人,是冷酷的,像我舍友一样没有一点人情味的,是冷酷的……好像这样的人到处可见。你假装一副对事、逢人冷淡的样子,便是冷酷的第一步,其实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带着这样绝世的面具,不过为了保护自己,这个世界太危险了,我们需要这样的面具。
慢慢地,你学会了做一个冷酷的人。你会感觉到,与其不求回报地向这个社会掏心掏肺,到头来可能还会被别人误解,还不如做一个冷酷的人来得干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便再也不用因为什么而感到社会不公平,便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好人做过度,被人当软柿子来捏。
所以人们经常说,越长大越现实,因为长大后,大家都是向着钱看的,学了那么多年儿时的那些纯真大道理,在一踏进社会这个大熔炉之后,好像立马失去了它的功效。或者,有些人一定要受过伤之后,才知道太过理想主义,是会被人淘汰的,但是太过现实主义,更会让人唾弃。
这个社会需要一点温暖,人情的温暖。人和动物的区别,恰恰在于他有感情,而学会做人,学会处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处世之道。摸爬滚打,没关系,慢慢地,你也学会了做一个冷酷的人。但庆幸,你的冷酷不与生俱来,它只是帮你把所有的暖收起来,给你披上铠甲战袍,帮你挡住枪林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