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VR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中的利弊分析
前言
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阔,涵盖了游戏、影视、教育、旅游等领域。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其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新闻人一直致力于为受众呈现更加真实的新闻,缩短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更新新闻媒介,增加新闻的可听、可感和可视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时间上越来越接近新闻发生的第--时间,甚至同步于新闻事件的发生,但在空间上却无法做到让观众亲临现场。当新闻报道的时间越来越接近新闻事发时间时,如何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成为新闻从业者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正文
正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发展优势
(一)现场再现,感受冲击虚拟现实技术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通过这一技术,读者将通过360°的视角“亲临”新闻发生的现场。虚拟现实新闻最耀眼之处在于它给受众带来的现场感。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现场所有信息尽收眼底。现场信息给受众带来直接的听觉、视觉、触觉的冲击,让传统新闻变得苍白无力。信息传播超越时空的界限,新闻现场无处不在,用户接收信息无所不能。《Vice》 杂志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新闻《纽约百万人大游行》,记录了纽约街头人们抗议族裔偏见的场景,用户仿佛置身于汹涌的抗议人潮中,感受人群的喧嚣,理解他们的呼吁,产生强烈的共鸣。(二)视角重构,身临其境传统新闻是基于第三人称视角被动接收信息,而“VR+ 新闻”能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的第一人 称视角,读者眼中看到的内容均主动来自周围的虚拟环境的反馈,目光所到之处均为读者对于新闻现场的主动探索。新闻更加真实,并且充满动人的细节。读者对人物命运能够建立起更加深刻的情感联系,受到身临其境的冲击。(三)交互体验,自主探索对于新闻报道而言,交互性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加深了用户的真实体验。“VR新闻”的交互性是-种用户对模拟环境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例如,用户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虚拟环境中物品的触感等。一个深度交互的虚拟现实新闻才更有吸引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点去自主探索自己想要了解的新闻信息。而这个过程中,用户不仅是在新闻现场,同时也是在对新闻进行主动的筛选和处理。
孙振虎,李玉狄.“VR新闻”的沉浸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 [J] .新闻与写作,2016 (09):29 -32.
反
虚拟现实新闻发展面临问题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设备缺陷,技术不完善由于VR头戴设备技术本身的缺陷,集中体现在设备太重,佩戴舒适度亟须提高,长时间观看会产生发热、眩晕感的问题,以及观看清晰度、交互自然流畅度仍是观看设备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大问题是近视者不便观看和观看时的眩晕感,未来产品若想要在VR市场占领绝对的优势,必须在这两个问题上有所突破。由于拍摄设备的限制,虚拟现实新闻在画质清晰度方面也有待改善。目前,市面上的主要虚拟现实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画质普遍比较低。另外,在全景视频的拼接过程中,部分作品还不能做到完美无缝拼接,大大降低了受众的沉浸感。(二)制作周期长,时效性差对于VR拍摄的时效性的顾虑更多地体现在VR拍摄制作的初期,如《丰收的变化》拍摄制作用时共3个月,财新的《乡村幼儿园》用时1个多月,这样的新闻制作速度背离了新闻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当然,制作的时间和作品的精良程度也有 - -定关系,精品VR新闻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进行后期制作。(三)内容质量不高,生命周期短对于内容制作方而言,固定视角的全景视频新闻制作难度最低,成本也最好控制,而制作自由运动方式的虚拟现实新闻成本就会急剧上升。若要加上交互的功能就需要3D游戏编程技术的介人,成本就会继续攀升,如NYTVR的《无家可归者》制作成本每分钟高达10万美元。由于制作精良的虚拟现实新闻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目前优质内容寥寥无几。国内大.多数虚拟现实新闻只能实现全景的体验和简单的交互,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报道,但从总体上看,虚拟现实新闻缺乏优质内容,缺少内容和技术双优质的虚拟现实新闻,并且生命周期短,目前所见的虚拟现实新闻都是--次性报道,缺乏常态的虚拟现实新闻栏目。
张超,丁园园.新闻业的沉浸偏向VR新闻生产的变革、问 题与思路[J] . 中国出版,2016 ( 17):45- -48.
立场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优势
创新科技与媒体艺术融合的思考
科技进步使人类突破了自己的心灵藩篱,改变了人的思考与创造的方式。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科技创新对新媒体艺术虽然重要,但也只是其手段,而非本质。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体艺术本身所拥有的先进创作观念、表现形式等。当下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从创造图像艺术到创造视觉艺术。而技术创新推进媒体行业跨界交流,又给数字媒体艺术本身的发展注入了无线的生机活力。
澎湃新闻报道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蛇杖”展览,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视角,多角度地观看展品,同时还可以自己漫步在展馆中。以第一人称视角给用户营造“在场感”与“沉浸感”,有一种亲自在现场观看的感觉,这让新闻报道变得新奇有趣。在《丰收的变化》中,新闻制作者加入了各种关于农场信息的隐藏式的图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了解这些信息。这种新闻的展开方式突破了以往的叙事方式,以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主,将“看新闻”变成了.“玩新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互动,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孙略. VR、AR与电影[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13-21.
例子
技术性艺术并非“唯技术弃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数字艺术的奇观化呈现成为必然趋势。数字艺术的奇观化既呈现了影像化场景、不可替代的视听震撼,又蕴藏了多维的人文表达,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奇观。近年来,如《盗梦空间》《阿凡达》等大批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借助了VR/AR等高科技,使无数的视觉奇观在人们眼前呈现,人们的想象力被无限地拓展,机器也被赋予了情感,增进了与人的互动。当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追求特效、视听方面的炫技体验,视觉奇观层出不穷。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动艺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直接导致了技术强化、艺术弱化,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加大了艺术对技术的依赖。当代艺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技术性艺术”,却并非“唯技术弃艺术”,技术可以改革和创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但艺术传播不应为技术所扭曲,被新媒体带来的纯感觉的视觉尖锐化所代替。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数字艺术只有首先保证技术性不会越界这一前提,才有可能继续守持自身商业性和艺术性相融的价值和意义。
董璐茜. VR与AR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J].视听,2016 (9).
从创造图像艺术到创造视觉艺术
视觉文化勃兴的内驱力来自于人类本能的视觉需求和视觉欲望。人类在创造图像文化的同时也陷入了图像文化的重围。当人们对图像的依赖日益加剧。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日趋溃乏。数字新媒体在为人们提供更加自由创作方式的同时,艺术语言表达将更多显现出新媒体艺术特征:综合性、交互性、沉浸性,虚拟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真实的摹仿和复制,而更是对意境世界的建构,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多维的沉浸体验。虚拟艺术正在将我们传统艺术中的意境数字化。虚拟意境的创造者身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通过联想和想像,把世界呼唤到心灵中,建构一个遥在的时空,通过对时空的重构来创造人为的时空。在当下视觉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中,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已不只局限于视觉艺术创作领域,而是整个视觉艺术创作机制、视觉传播构成与消费者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而且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示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
孙略. VR、AR与电影[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13-21.
技术创新推进媒体行业跨界交流
当面对更趋丰富多元的视觉世界时,艺术必须发生转换,趋向于更大的开放性。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他在公共空间展示的艺术形式,只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够与公众发生广泛关系的艺术样式,都有可能成为未来艺术走向综合的表现方式。因此,植入、综合与改造已经成为今天的新艺术创新的方式与策略。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此时的建筑设计,内涵得到了丰富,不再是纯粹的空间构成,还是新型的信息载体,更成为一种可以满足交流互动的、多方动态情境。例如,由计算机控制幕墙的视觉展示,形成与公共流动空间观众的互动交流。媒体墙的设计建成,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跨界合作,给人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银昕.走进VR/AR世 界[J].商学院,2016 (6) : 10-11.
结论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只有以增强用户体验为核心,以交互性为主攻方向,通过将虛拟现实技术优化融人新闻实践中,才能将新闻价值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一个层次,这是新闻业不断创新的必然趋势。未来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会愈发成熟,会出现交互方式多样,自主性更强、更开放,内容更加优质的虚拟现实新闻。
毋庸置疑,VR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因其更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和更具沉浸感的交互方式将迎来更多的新鲜血液和资本注入,集中发力于舞台演艺与影视内容等代表性娱乐传媒领域,以科技来助推艺术的发展,满足和创造更丰富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