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目标效应”只会导致时光流逝而不自知

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写一篇的。说着容易,做着难。好像今天就有点才思枯竭了。我把这种短路的状况归结为长时间养成的无目标效应。

什么叫做无目标效应?

就拿每天来吸取信息为例,其实按照时间配比来看,现在我每天浏览的新闻和文章的数量远远大于以往,为什么?因为有手机,有新闻APP、有微信公众号、有微博……想了解信息的渠道太多了。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里看几眼,那里看几眼。平均不到2分钟,就能快速看完一篇文章。

但是看完之后,得到了什么?获取了什么有用的信息?积累了哪个领域的知识?回想一下,脑中一片空白。

好像每天占用那么多碎片时间,甚至是完整的大段时间,看似在做事情,实则是毫无意义的。有句话叫做:别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字字戳中了我心。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给自己说,要减少看娱乐节目的时间,多看点经济类新闻、历史学尝试,了解一下社会万象,这样才会让自己看问题的时候,避免太多的局限性,而是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问题。

而且还信誓旦旦地想要写一些社会评论的文章。可是转眼间,大半年快过去了。我并没有看到自己有丝毫长进。

虽然日子在一天天地过,我也在追赶着时光走。可是这种“无目标效应”是我的常态,虽然也告诫自己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点儿新东西。可是仍然容易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学习总是缺乏耐心。

记得有人说过,不管想做什么,不要考虑太多,只管去尝试,在不断地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还有人说,如果一件事情你坚持不下来,那就意味着也许你内心里并不是很喜欢这件事。放弃得话也不可惜,继续找。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想一想从小到大,能够让我坚持去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之前是因为自己完全没意识,就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反正过一天就找一天的乐趣。

在学校里,是跟着课堂的进度走,虽然也不是表现多好的学生,但是总归也不是很差。时不时会逃课,也会钻进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还会跟朋友们一起围坐在一起谈论偶像、一起看遍世界知名电影。就在那样的无知无觉中释放着自己的慵懒、随意。

在工作里,也没吃过太多苦。一来因为能够跟同事和领导融洽相处,而且领导也颇为重视,所以不曾受到什么被忽略、被排斥的痛苦,二来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大部分时间仍是在办公室居多,虽然也会有加班到深夜的时候,但是整体的工作节奏是可以自如控制的。也许因为自己可以这样相对轻松地应对工作。所以也在这种不疾不徐的节奏里纵容着自己的不慌不忙。

可是每每回头望去发现,我自己从来都是在按照一种社会既定的标准角色来过日子,却不曾那些热血之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心里真正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和拼搏。

有时候我怀疑这是不是跟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个非常淡定的人。做事情的态度总是表现出胸有成竹和游刃有余,任何问题来了都会马上应对。但是却又不会主动去争去抢,完全属于被动型,而非进攻型和开拓型。对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很好由自己主动联系别人的现象,多数情况下都是朋友来找我。

所以每每在影视剧中看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到至深的状态,冒着狂风暴雪也要跟爱人见面,一个人对一个事业爱到至深的时候,宁愿放弃一起只为堵上自己梦想,一个人对成功向往至深的时候,会向同僚们激情澎湃地讲述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场景当时很让我触动,但是反观自己,好像很难做到。

现在想来,我的这些表现跟“无目标效应”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曾为所谓心中的梦想而努力,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要实现什么样的梦想,即使自己曾经看到一本书,专门介绍一种叫做“梦想清单”的方法。可是只在本子上记过一天,就把它抛之脑后了。这分明就是没有目标的短期实践。

再者,我不能体会爱之至深的状态,是因为从来没有对心目中理想的对象进行过目标的设定。当然遇到一个喜欢的人,不可能会按照脑海中想象的那个模样来判定。而且就算是碰到喜欢的人,也总是没有太多可以引发心理波澜的状态,从来也不主动去表现自己的爱意,也从来不去主动规划该怎么经营两人的未来。这就是一种“无目标效应”的恋爱。

还有在工作中,虽然有时候也会制定目标。可是大部分目标都是跟领导布置的任务有关系,自己从来没有给自己写下属于自己的事业目标。这个事业目标不是完全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系的,而是真真正正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目标。这就是一种“无目标效应”的工作。

以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面临一段职业上的瓶颈期,想寻求突破,可是没考虑好,就盲目地换了工作,虽然领导比较重视我,但是我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开心。记得妈妈说过:你在工作中总得求点什么,你求钱也可以,求提高能力也可以。但是如果什么都不为,那你说花费时间和精力,你到底为了什么?

后来想想,当时盲目的自己,无非就是想换个环境,尝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是从来没为自己设定目标。到底在工作中想把能力提升到什么水平?又该如何去一步步让自己得到进步?如果工作做得不开心,那到了什么阶段可以让自己带着价值离开?

虽然现在的工作状态还不错,但是在得心应手的同时,也还是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只是这大半年时间,我一直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重复着“无目标效应”的生活。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自己如何通过每天写文章整理思路。想来,这个方法我也可以尝试。

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