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这个世上最不该辜负的人

                                                                          一

大年初一,因为害怕疫情封路滞留在老家,我们一家于中午时分匆忙驱车赶往深圳,下午,姐姐一家三口也奔赴成都。前一天还吵闹得让人脑瓜疼的家,一下子就只剩下了爸妈。临出发前,我分明看到了还未病愈的妈妈眼里不舍的泪水。

谁都没曾想到,这个疫情竟让我们居家隔离了几个月之久。那些宅在家里的日子,妈妈隔两天就发视频,诉说对孙子的想念之情和两个老人的寂寥无趣。天伦之乐,或许是人到老年共同的念想吧!

妈妈自从春节前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后,似乎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这种苍老不是来自容貌,而是来自心理和精神状态。因为术后需要休养,我们不让妈妈干任何事,洗衣做饭拖地收拾,都是爸爸来做。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妈妈,不要有任何负担,一定要把身体养好。可是,妈妈迫于我们的压力,口头上是答应了,可是却整天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郁郁寡欢。

可能人都是这样,即使老了,只要活着就需要价值感,不然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更何况,我那一辈子操劳的妈妈呢。

自大年初一离开,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妈妈提过几次身体不舒服,说浑身水肿胀气,说人胖了一大圈,说身上偶尔会撕扯般疼。因为疫情未解除,也因为身在千里之外,不能随时回家,只能嘱咐爸爸带着妈妈去医院检查,甚至拜托舅舅帮忙。妈妈向来不爱麻烦,也不爱去医院,一是心疼钱,二是害怕医院里的各种检查,但终究架不住病痛的折磨,前后去了两次医院,中间还去了两次小诊所。妈妈这该是忍受了多大的痛楚,才如此妥协的呀。

                                                                     二

受疫情的影响,市场环境异常不景气,而我也一直闲赋在家。妈妈多次在电话里说想念我的老二,因为三岁的老二是妈妈一手带大的。上周五,我决定带着老二回家看看爸妈。

我们早上五点左右到家,爸妈已经起床等候了,妈妈比春节的时候胖了不少,是那种不健康的浮肿,应该是跟吃了太多药有关。但她的精神还不错,许是跟我们的回家有关。

我进屋换鞋,随口问了一句我的拖鞋呢?妈妈便急切地上楼把我的拖鞋拿下来,步伐也比之前快了不少,我只当是妈妈恢复了不少。进去房间,我的床铺得整整齐齐,桌子擦过,地也拖过。这不可能是爸爸做的。

因为坐火车晚上没怎么睡,困得不行,所以,冲完凉,我特意交代妈妈:衣服先放着,等我自己来洗,你别给我洗了。但是,等我睡了三个小时候起床,衣服已经晾着了,饭也已经做好了。

我没有像之前一样责备妈妈,而是问她:你现在可以洗衣服可以做饭了吗?妈妈微笑着说:饭你爸不让做,我就洗菜切菜,洗衣服又不费力,我洗了你爸去清。我说为什么不用洗衣机?妈妈说,我们这里的人都不用洗衣机的,在家没事做,总要做点事吧。

我没有反驳妈妈,我太清楚她的渴求了,她希望自己还有用,对这个家,对子女。之后的几天,妈妈每天五点多起床,到楼上把我跟孩子的衣服拿下去洗,做好早餐热在锅里,每餐都在问我吃什么菜,爸爸炒的菜味道如何,洗好水果端给我吃。我像一个被溺爱的没长大的孩子,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偏爱。

妈妈说爸爸每天都会陪着她遛弯散步,我回去的当天,爸爸说今天让幺儿(父母对我的昵称)陪你走走吧。我和老二陪妈妈绕着小区走了一大圈,妈妈的好心情藏都藏不住,一路上跟我说个不停。

夕阳西下,和父母孩子漫步乡野小道,静谧祥和的画面,让焦躁迷茫的内心宁静而丰盈,向往的生活不过如此!


我跟妈妈说,买了下周五回深圳的票,妈妈听成了这周五,意外得难以接受,急切地说:这才几天,那么远回来。我说是下周五,妈妈的情绪才缓和了下来。我跟妈妈说:我在家什么都没给你们做,反倒增加了你们的负担,饭要你们做,衣服要你们洗,我觉得不好意思。

妈妈反倒愉悦地说:这样的负担我觉得特别高兴,光我们两个老家伙一点意思都没有。趁现在我还能给你洗衣做饭,你赶紧享受,说不定哪天你就享不到了。你看我,现在想吃一顿我妈做的饭,再也想不到了。

历经半世,我们终将明白,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必怀疑的东西,爸妈是我们最不应该辜负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从光明正大到小心翼翼,虽经岁月变迁却历久弥新,无怨无悔,至死方休。

老有所依,真的不是简单的金钱和几通电话就能实现的,常回家看看,也不能只是唱得动听。我们都说,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这个养字,包含得更多的是时间和情感的付出,是陪伴,是关心,是相依相伴的守护。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什么会相伴而生,因为他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缺少关爱,缺少守护,缺少情感的慰藉。养育之恩,抚育之责,是中年的我们无法回避的两大重任。父母的恩情跟孩子的成长一样,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只有悔恨。

趁父母还在,趁一切还来得及,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吃吃饭,聊聊天,散散步,就是对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