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大众心理学,仿佛到了一个新奇的思想世界,群体意识,原来团结在一起不一定凝聚为力量,类似1+1的答案不一定等于2,毕竟个体是吃了智慧果实的人类,聚集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大概上帝也猜不到结果吧,乌合之众似乎设想了其中一种,而且拥有许多让人无法否认的论证。
就我个人而言,生活在这个社会,就无法脱离群体而独活,我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群体中,也许失去个人的理性,变得愚蠢,但多数时候,我认为这是没有错的,身处一定的环境中,难得糊涂也许是一种明智的决定,在家庭里,在工作中,和和睦睦的最重要。
乌合之众最令我感到敬佩的地方,是作者对群体极端性的研究,文章创作于100年前,那时候社会思想封建,不安定因素多,没有健全的法律,所以拥有诸多案例证明群体的极端性,这些研究在当下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并且这些极端性只是因为环境变得隐蔽了,却并没有消失。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移动互联网给了大家联系在一起的场合,当人们感情和思想的关注集中到同一件事,互联网群体就顺势诞生了。互联网给了群体随意驱使本能的环境,个人无需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无论法律或是道德上的;互联网给了群体强大的传染能力,互联网信息传播效率高、面积广;互联网使群体更加容易受到暗示,因为人们只能接受网络的信息传递,无法调查事件的真相。于是乎,网络群体更加具有极端性,网络辱骂屡见不鲜,常常因为某一件事得到群体关注,于是引发个人约束的解除,群体认为数量就是正义,甚至于出现“人肉搜索”,对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害怕,我们都是网络群体的一员,如何保持着自己的个人意识呢?我不喜欢归纳整理,也不知如何言语。但作者在开始建造这片群体意识王国的时候说过,有时候,三五个人会形成一个群体,而成千上万的人却未必会发生这种心理现象,这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偶然的契机。
成千上万的人组成群体的契机因为网络变得简单,那么当群体极端化时,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放下手机,也许,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