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我在高铁上敲了一段文字,因此有了第一篇文章,流水账似的的记录了我的西北行,开启了我“自诩”的斜杠生活。因此,尽量保持着每日一更的频率,养成了随时用各类记事app记录灵感的习惯。与此同时,我会把觉得合适的文章往简书投稿。8小时内我心无旁骛的工作,8小时外亦心无旁骛的写作。
所以,现在的生活是充实的。至少我发现,当时间被充分利用的时候,我的抑郁情绪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负面情绪不是没有,正如刚开始的信心万丈,到后来的自我否定,仿佛也就过了几天的时间。所以时常会焦虑,公共号到底定什么主题?粉丝怎么每天就这么1-2个的涨?输出内容不吸睛,标题一看就上不了热门,诸如此类。每天这种类似的想法会突然蹦出来让我烦恼一阵——真是无处安放的焦虑。
我自己将它们定义为焦虑,甚至煞有介事的百度抑郁情绪转焦虑情绪的种种诱因,如何缓解。——总之这是病,得治!文思枯竭,我焦虑;才疏学浅,我焦虑;提笔忘字,我更焦虑。面上我做足了打败焦虑的功夫,里子我却不愿深挖这是为何。这倒好,咪蒙昨晚的一篇文章,特别透彻的撕开了情绪的外表——我所谓的焦虑,不过是急功近利。(此处并非给她打广告)
她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所有的焦虑不过因为我急功近利罢了。比如写作。如果我把当网红作为目的,我会焦虑涨粉多少?什么时候拿到原创认证?如果我拿谋生当目的,我会焦虑什么时候可以写软文?什么时候能够打广告?如果我拿出书当目的,我会焦虑编辑怎么还没有联系我?看吧,就是一个写作,本应该是一杯香茗,一盏台灯,关机静音,提笔娓娓道来的事情,竟然都能带有这么多功利心,当进度放缓的时候,这些无处安放的焦(ji)虑(gong)情(jin)绪(li)就喷薄而出,不过十多天的时间,竟让我徒增不少烦恼。
现在回忆,你有没有下雨的时候听着窗外的淅淅沥沥,觉得异常烦躁?亦或是,想静心干会儿活却觉得周边全是声音和打扰。很多时候内心的焦虑也好,烦躁也好,甚至是抑郁,我们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心理疾病,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对事物失去了耐心,对过程失去了控制,对未来失去了等待,我们多么渴望一步到位,一步登天,一举实现理想。现代社会的成功学,是对我们最大的刺激,周围比我们小那么多的富二代、官二代,让我们焦虑,让我们刚开始耕耘就想着收获,刚付出努力就期待成果。我们忘记了,哪怕是春天播种,也得隔三季才能品味果实的甘甜,天下又哪有那么多唾手可得的成果呢?得不到,怕失去,渐渐地,我们把各种心理疾病当成了挡箭牌,其实,我们成了急功近利的怪胎。
慢慢来,真的,一切都来得及。于我,享受写作的过程,享受知识的积累和沉淀,留点儿文字,真切的证明我活过。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享受过程,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