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谝画】2024 年2月 汇集

 【老冯谝画】2024 年2月 汇集



【老冯谝画】029 ~生活~   

       小的时候,并不知道有个叫做“毛笔”的笔,刚上学的时候,用铅笔写字,一块橡皮都觉着珍贵,渐渐的知道有个钢笔更珍贵,再就是知道有一个更便利的叫“油笔”还分红蓝。记得我爷写字用毛笔,那时候的毛笔不叫做毛笔,叫“生活”,不过说的时候“生”字重,“活”字轻,那时候,就是不明白为啥叫做“生活”。现在明白,大概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生活是什么?小时候上学念书,长大工作谋生,有一些起色,就谋事,做一些事情就会想着更好。但这并不是生活。不管谋生谋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劳累,是我们谋生的手段辛苦,我们之所以老心,是我们谋事的方式不高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起点低而已,并不是不勤奋。清代黎士宏·《仁恕堂笔记》“甘州人谓笔曰生活”,估计西北人把毛笔叫做“生活”的地方不少。如今,生活更新更好,笔就是学习的工具了,等到再记录重要的事情,弄个合同等东西的时候,都会用电脑了,毛笔只存在于书画的世界,与生活已经是越走越远了,它所表达的是讴歌中的生活、凝练中的生活、世外桃源般理想中的生活,还有揭露出来的生活以及个人情情调调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古画上,爷庙里的判官就手中握着毛笔,面目叫人生畏惧怕,如今,手握毛笔的都是有艺术细胞的平民百姓和艺术家了。毛笔的“圆”、“坚”、“齐”、“健”四德,多数人已经不知道了。这“四德”不只是毛笔的要求,也是做人做事,日常生活的准则。圆,不是圆滑,是周到,圆周周圆的意思,凡事想到自己的时候,也要想着别人。坚,不是冒出,高人一等,而是坚韧不拔,不怕挫折。齐,是心会想到一块,事会合作。健,是激扬向上的乐观心态。写字画画,挑选毛笔时用“四德”来判断,同样,交友做事同样也是用“四德”来选择。

【老冯谝画】030 ~雪竹~  

        这几天各地都下雪,好事,瑞雪兆丰年嘛,雪对人来或者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或者说是天地一片干净,或者说是鼓舞弥漫的热潮与激愤。朱元璋有《咏雪竹》写出来志气、无畏与毅力:“雪压竹枝低,虽低不触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把诗意画出来,需要留心雪中之竹的形态,雪的形态,正面与侧面的积雪如何表现。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取长补短,留白烘染,白粉弹笔,撒盐,等等伎俩百出,但有一个主题,就是弯腰却不屈从,这就是坚贞。

【老冯谝画】031 ~老爷庙~    

      老爷庙始建于明代,具体啥时候,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人们还能看到房梁上毛笔写的字,经过翻修后,现在不知道了,庙内有一块石碑,记载在乾隆年间进行了重修,当时叫做“天仙圣宫”,老爷庙每年是农历二月十五的庙会。如今的老爷庙只剩下一进三间房和庙门,庙门内有槐树一棵,还有椿树还是啥树一棵,记不清了,槐树巨大,遮荫面积有数百平方,也最入画。庙东原有涝池,池上有桑树,西面则是沟楞。据说在五六十年前,老爷庙还完好,因世事变迁当时要进行拆除。人们没有人敢上房揭瓦,时有 一青年不惧怕,上房先动手,人们私下称其为二百五,不知轻重,果真年青的时候就死于非命。看来善恶到头终有报应。传统文化就要相信、要自信。现画个老爷庙,作纪念。

【老冯谝画】032~握笔~   

       握笔,是对初学书画的人说的,时间长的,自有体会。三指如钢笔写字般的,五指如拿筷子般的,都有,各有利弊。我还是习惯五指执笔,原因是勾勒时中锋用笔方便。执笔法,与书写的环境有关,估计在简牍时代,五指执笔不存在,一手拿着木简,一手拿着毛笔,写起来,那个方便?另外在墙上写写画画,五指执笔,高处还行,低处就得蹲着写 。从留下的古代画作已经刻石看,执笔法比较多,二指,笔在虎口如顾恺之 《斫琴图》《送子天王图》、三指笔在食中如顾恺之 《女史箴图》、四指、五指都有。总之,凡事不必计较,实用顺手罢了。

【老冯谝画】033 ~是山~  

        初学画画的时候,以把东西画像为自豪,画到一定的时候,就觉得画的像就没有啥意思,画出了要是人们说着那样像,比如说,画一个人,说到,你看这个架势就是那个谁,或者说,你看着就是谁谁笑的摸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像与不像又有什么关系呢?了解一个人,先看长相,以区别与其他人 时间长了,就会听其声音来判断,在深入以后,就会知道其待人接物,处事的方式,这时候,其眉眼大小就会忘记,只会记着历历往事。我们在与其他人谈论某个人是也是谈论其事迹,很少谈论其长相的,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神”吧,能画出一个人的故事来,就是好画,画出一个时代的故事来是更好的画,就是叫人看到画,想到本人所做的事,从而知道一个人的本性。这时候长的啥样已经无关紧要了。人有善有恶,善恶自有报应,这些善恶首先会写在人的脸上,流露在人的眼神里,体现在人的姿势里,相面的人说“眼斜心不正”、“歪嘴和尚不会念经”,这还真是这样,这是长期活动的结果,可不是先天就有的,所谓“心灵的映射”,这些都为绘画传神提供了思路。以此看来,画山水画也是这样,要画出精神来,就要多了解,可不能被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实质。了解的越多,观察的越细,画起来越顺手。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讲:“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老冯谝画】034 再画长空栈道   

         栈道以险要为佳,山石硬瘦,栈道下万丈悬崖,悬崖峭壁上凿出的台湾与半空搭建的木板或木棍,相接中往往是山石的转折之处,有的地方是两块山石的衔接,与山势是统一的,也可以先画出整个栈道所在的山崖,再浓墨画出栈道。华山南峰的栈道,分为三部分,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为一段,“鸡下架”,是为一段。往西到望仙台为一段段,有两个洞,一是朝元洞用笔一点就行,望仙台边的松树不必认真,浓墨点大形有个样子就可以 。华山就是一块大石头,花岗岩,硬到骨头里了,远看山的纹理有点荷叶皴法,山半腰用小斧皴,勾线挺劲,犀利,纹理鲜明,点树用伞形,这是远看的华山松。 

【老冯谝画】035~板眼~    

       人在说话的时候,说的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就会说,说的有板有眼,也说有做事有板有眼,是说做事在行,能做到点子上。板眼本是戏曲中的术语,此刻,借过来用于画上自然是指画面上的节奏了。画面上的板眼,有点像诗歌中的起承转合,元代范德玑的《诗格》里讲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即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承”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即转折,是转折变换诗意;“合”即收合,是在结句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种方式,用在长卷上,容易理解,用在挂轴上,不好理解,山脚或树石开始。板眼,有时也是画中的透气之处,叫做画眼,也是虚实相生,聚焦之处。

【老冯谝画】036 ~烟火~   

        财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就是这样,琐碎而充满人情与烟火味。这种味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逐渐变得现代,烟尘火燎渐渐淡去,换成了赏花品茶逛焚香瓶酒街旅游展示小情调。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壮美遁走了,小桥流水人家变得势利,元宝味十足,鸡鸣天欲晓,晨曦染东方,听不见了,炊烟袅袅,鸡鸣犬吠,桑麻渔猎,已经是遥远的回忆,世道在变迁,现代自有现代的烟火味,但山花仍然烂漫,希望的田野,在人的心中是灭不掉的,表现在画里是浓烈的淋漓尽致的笔墨,奔放而热情的色彩。走近大自然,笔下不是冷酷无情的淡漠,对春夏秋冬的热情,自然会发现生机勃勃的事物。即就是荒野高原,苍茫陡峭的岩壁上,也有跳跃的山羊麋鹿,飞翔的雄鹰,大山脚下一户人家的清闲自在,在山水画的自然景物的同时,夹杂着现代高大的搂舍,时装的游客等等,就有时代的气息。热闹与浮躁不是烟火味,静心表现,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笔下自然有气韵在。

【老冯谝画】037 纪年印    

         绘画中,西方讲究签名,东方讲究印章,印者,信也,仁义礼智信,乃做人之本。在书画印章中,姓名章是最重要的,不过不同时期的书画家,用印则不同,成长成熟么,就是个变字。一年一岁都在变,世道在变,心境在变,一起都向着美好走,这就是进步。在书画用印的闲章中还有一类就是“纪年印”传统书法、书画一般常用干支纪年,篆刻纪年印,用在这一年的书画作品上,让人知道是那一年的作品。内容一般就是干支或者是干支加上吉语,或者加上图案,也有比较长的,干支加上记事的等等。现代网络信息发达,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演变及风格都能查阅到,随手就能找到几个字的同一风格的写法,构思就方便了许多,但新颖奇巧,却小构思,就是个娱乐。

【老冯谝画】038 画龙   

        龙自古就是神物,画龙,经典故事有“叶公好龙”,“画龙点睛”,对龙的喜好,是骨子里,血脉里的爱,从能蹦起来的四脚蛇到腾云驾雾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莫测,龙越来越神圣,以至于是皇家御用专项,随着皇权屋宇的坍塌,龙也走向平民,民主的进程就是这样推动着向前。中国的龙有考古彩陶上的蟠龙、红山玉猪龙、濮阳蚌龙,鲵鱼纹瓶上“鲵龙”。《山海经》中记载的龙,大体上,不是人面蛇身,就是龙头人身,有人统计过《山海经》里也记载了8种龙,分别是烛龙、应龙、青龙、夔龙、蛟龙、蟠龙、金龙、虬龙。《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三辅黄图》卷三中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春秋以前就有玉器的龙,有个玉猪龙,极像人类胎儿 ,出土的有战国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龙凤玉佩 等秦汉之际,龙形象成熟,汉代的画中的龙生动形象。篆刻印章用的龙的形象,就要用汉代画像砖的形象 ,龙从此进入皇权阶层。最有意思的是龙的形象,《尔雅翼·释龙》中形容龙的外形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还有就是龙生九子,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这些名字难认难写难记,就是个知识牢笼,个个有个性,不见得把字写复杂就是有文化。《酉阳杂俎》中记载,龙生性好淫,与野猪交合而生象;与马交媾而生龙马。真是奇形怪状。画龙,就是画个臆想,但表现出的肃穆,凌厉,力量与神秘确实需要努力。现代的龙已经变得可爱,民间的工艺品的龙,张牙舞爪,是挺有意思的。~(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老冯谝画】039~ 龙松~   

        龙松,不管松树的品种是白皮松、油松,还是华山松、红松、樟子松、马尾松、黑松,只要外在形象像龙的,都叫做“龙松” 一般把生长期长的老松树也称为“龙松”在画的时候只是注意造型,在造型的时候,以龙的形象为本质,把松树的特征融入龙的造型之中。汉字有形象字,在此讲的不是“六书”里的“象形字”,形象字类似乎美术字,图个形象好看,如:我在鸡年的时候写个鸡字,像个公鸡 ,是吧繁体字的“鷄”进行了变形,上一个龙年的时候就写过一个“龙”字,是把金文的龙字进行变形,之后觉得好看,也挺没意思的。有高人曾写过猴寿,就是草书的变化。今天画“龙松”也效仿一下,消遣消遣。“龙松”画法,首先注意龙头,这是松树的树顶,经过实地观察,如华山松,黄山松,泰山松,以及秦岭山里的老松树,对照网络上一些图片,松树顶,枝繁叶茂,枝杈繁多,这时候,就要化繁为简,幻化出一个龙头,从额画起,实笔,再挫锋,顺便提起笔捎带画眼睛,眼睛是空出来的,第二笔画龙的下颌,就是个粗的干枯树枝,小枝条就口中吐出的“芯子”了,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第三大笔,一口气画和龙身,就是树的主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扭曲回环,就是个蛇神,干,淡,焦,虚,之后可以用勾皴鳞片,修改画具体。一对龙角是松树顶的粗枝条,四只脚,就是前后左右的松树大树枝了,随意画时,不忘记近处实远处虚,近处浓远处淡,大枝不长松针,小枝条上有叶,叶子有点意思,有半圆,全圆,椭圆,马尾 ,就是个松树的生物学分类的提炼,不计较这些问题。最后花青加淡墨勾染松针,不是渲染,赭石点染树干阳面,花青为阴面。成!题字盖章都是吉祥如意的话语,或者激情澎湃的话。

【老冯谝画】40 ~干支~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甲辰就是干支纪年。中国画的落款中,喜欢用干支纪年,用月份的别称来记月,尊重传统。关于干支的形成,有许多传说,咱们不管,自有文化学者去探个究竟,咱们只管去用。六十甲子,循环往复,天干在循环,地支也在循环,搭配看似简单,实则是历史的选择。以我的直觉思维,干支是与动植物存在密切的联系,估计天干就是植物的生长与劳作过程,与母系氏族农业采集有关,地支则是动物与人关系的变化与父系围猎有关,也是人认识自然的结果。太遥远了……天干:甲是种子刚刚冒出根芽,乙是根使不屈劲长,丙是一个根两瓣豆芽往上顶,丁是冲破土壤的表盖子,戊是看护养护打围子,已是生长,庚是有根有枝叶,突变了。辛是庄稼抽穗,壬是玉米包含着包,就是浓语抱娃,癸是向日葵花。地支:子是老鼠趴着形象的简化丑是牛曳的犁,寅是老虎的正面形象,卯是兔子的两耳朵耷拉,辰是虫子的幼虫就行,巳是蛇盘着,午与马的关系还不明白,就是堾稻谷的锤锤儿,栓吗的绳索把,未是羊头正面,申是瘦猴的俏皮伸展蹦跳,酉是鸡的头及花羽毛,戌是狗的侧面简笔画亥是猪豖跑的笨拙。  当然字形是在变化,字意也在变,读音更是变化,天干地支的故事也在不断演绎,各家自有合理的地方,各持己见就是对了。

【老冯谝画】041~基因~   

        当初学画画的时候,有人就问老师,有没有画画的细胞,也有说“咱没有艺术细胞”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就是个口语,艺术天赋吧,这一点,就是难发现,过去叫细胞,现在叫基因,经过培训学习留下叫做素养。基因与天赋都是先天论、是宿命论,好像进过培训学习不会成功一样。人生下是肉身,成长的是灵魂,生在这个世道就是使命。好像谈国画的人都会谈到天赋,没有天赋就没有艺术一样。哪下的功夫究竟干啥去了呢!真正的艺术是真实不虚,以点带面,以一个小场景,映射一件生活或事件,随着时间段的推移,回过头来看就是时代烙印。这些都是劳作而获得,是观察分析提炼,有时是顿悟得来。这都了后天的辛劳捕捉到的,有的人以命来取得,有的人以灵魂来换取,过去讲勤劳致富,现在是管理致富。还得要承认劳动创造艺术。走别人的路子没出息,吃别人嚼过的饭没味道。

【老冯谝画】042~格式化~   

        格式本是处事的规则法度,对事物进行统一步调,成了格式化,最早见到格式化的是用在电脑里的磁盘上,相当于清盘重新开始,不留记忆,其中低级格式化最厉害。这几年又返回了。山水画中进行格式化,是早有的程式,是从自然之中提炼出来的,是凝聚的精华,如山石的各自皴法,树木的各种点叶的个字法,夹叶的各种勾法,就是云水也有程式。看古人的程式好理解,见到真实山水,在画上进行格式化则需要思想、技艺和胆量,胆识与眼光是第一。一是会对山体概括抽象,二是能用笔墨表达描绘对象,三是不怕人说长短,四是不管造型或是笔墨更加精炼,五是升华思想主题,六是画面统一调调。

【老冯谝画】043~多师~   

        杜甫说,转益多师是汝师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多才之道,这些都要有一定的根基 ,为人,做事,技艺,也是这样,根基是德,无德之道,其道亦不载。师,初学是师其技法,继而是学其表现,成熟是悟其思想。受其业而得其道。在国画学习时,讲究深入钻研一家的画法,通过学习一家或者一种类的表现方式,掌握基本技法。再对比不同人的表现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用时较长,表现丘陵山包,长短披麻皴用笔较好掌握,巨石沟壑,勾与斧劈皴容易见到方硬,繁密的树林植被之下的山势山体的概括就得思考,树干短线淡墨勾出,每一短线就是一段枝干的屈曲,叶子用点组成,个子点表现阔叶的茂密。勾叶则是掌形叶面,古画学习就是临摹,局部临摹最快,单就石,树,山头,等进行单体临摹,再对同一人的不同作品,在树法,石法,山头,皴法,进行比较,获得一个轮廓,大体印象,再精细到现实与范本的关系,自有领悟。临摹学习多家技法,有两个出路,一是纸上谈兵,从纸上来到纸上去,见到真山真水,便化而为古。二是融合之后在现实中自找出路。

【老冯谝画】044~安闲~   

        做事,难得清净,在环境不打扰人,在人心不搁事,看着画面,把绘画作为一种享受,这就是安闲舒适自在。在这时候,笔下就会出现人性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的流露,然而,人生并不是规划而来,年轻就要多付出多努力,多尽力,多经历而受磨难,体会艰难困苦,方知日子好不好过,好日子不容易。这些融化于笔墨,便是最大的财富,更能体会梅的遒劲坚韧与不屈,在恶境下的乐观,兰的幽居而自芳,等等。笔墨随心境而展现,笔墨疏散澹远,人必乐观,艰涩迟滞,必不屈不挠,艳丽夺目必争霸而独宠,绮丽弥漫必富且贵。

【老冯谝画】045~点~  

         细点杨柳春风扑面,粗点古柏苍翠欲滴,聚散各成象,浓淡自成文。在杨可聚散为叶,在松可为苔,可为果。点稍提带,则为钉头鼠尾,笔侧为横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点,再大就是米家烟云了,竖着点是山头的远树,有时就是画面的提神。龚贤石涛黄賓虹三人的点最有特色,可时常揣摩。   潘天寿讲到石涛的用点值得细细研读:苦瓜和尚极善用点。有风雪睛雨四时得宜点,有正反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无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如胶似漆邋遢透明点,以及没天没地当头阳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一点,详矣。然尚有点上积点法,未曾道及,恐系遗漏耳。点上积点之法,可约为三种:一、醒目点,二、糊涂点,三.错杂纷乱点。此三种点法,工于积墨者,自能知之。

【老冯谝画】046~起手点~   

        这个起点,是起手之点,学画起手,从点开始。对儿童启蒙,对中老年怡情都是一样的。这个点,不是构成中的点线面之点,是与书法上的点类似而浓淡变化的点。这个点有如下的要点:一是蘸墨,濡笔之法;二是藏锋,这点比较复杂,但可大而化之;三是提按;四是收笔:五是拓展;六是执笔之法。每一点都需要慢慢练习体会。我在教娃娃们时,就从齐白石的蝌蚪开始的,三五成群。进一步,点也可成梅花,这就有浓淡形状的变化了。练习点,是基本功,与书法点同样功用,但多浓淡干湿,又复杂了一些。同时也是初学是笔、墨、水、纸之间关系的尝试。从简单的表象体悟复杂的原理,不必究竟,但却领会,有些事情是难以道破的。

【老冯谝画】047 ~南北~  

         俗语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并不是一种东西,认识不同罢了,南北方气温与雨量的差异,树的的生长特性不同,从根与叶看,南方雨量的,树木叶子大,为了护根,北方冬天气温低,为了生长,落叶而根部能受到阳光的照射 ,说直白一点,都是为了各自活命。在绘画上,景物,南方沟叶,填彩,介字,个字可以大,北方叶子小,小米点,介字个字大混点则多是夏季,秋季树叶稀松 。南方的树木品种不熟悉,北方大叶子的树,就是桐树,有泡桐与梧桐之分,勾点因虚实变化而应用 ,国槐用小米点,其他如松柏,椿树,杨树,特征都是比较明显,就是松叶,主要正面与侧面画法法不同。近几年,有南树北移的,如,广玉兰,沟叶如菊,但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的夹叶,看不出是什么,估计就是广玉兰,槐树也是勾成,一爪一爪的叶子,用短线组成。

【老冯谝画】048 ~屏障~   

        走路沿着路走,过河顺着桥走,悬崖边,河边走会小心翼翼,这都是防线,是思想或者意念防线,是多年成长教育感知思维的结果,时间长了变形成防线,也是屏障。假如有一天人的行为被瞬间灌入一种屏障或者意识,人就会按照一定的程序工作生活,这时候,学习就失去了意义。由此看来,绘画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屏障,犹如悬崖勒马,不敢向前,坑,谁也不敢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不敢创新,创新可能走入死胡同。如果屏障打通,随意出入,犹如出生入死,出死如生,随意走动,绘画就达到化境。字是人写的,没想到,如今机器打字,毛笔写字。我们同样是带灵魂的机器,不同铁疙瘩的是自己可以单体学习获得知识,但技能却需要对接传递,犹如师傅带徒弟,同伴互助。绘画能越过红线就接近创新。屏障可以破壁,关节可以打通。目前嫩接受越过屏障的就是情感,移情是一种假想。

【老冯谝画】049~山势~   

        《淮南子》里讲:画者,谨毛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看人,看神色,不看长相。山有不同形状,从不同角度看,其形又不同,如同人一样,有证侧背。苏轼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不清,是不认识吧,认识了,如同熟悉的人,不管正侧背,在远处都能认识,画时便了然与心。那么认识一座山何其难也,居住其中朝夕相处,对现代人来讲,时间和生活都不允许,那么就要从山势入手。山势是山给人的动态感觉,龙形虎像,是讲形状,也是讲形势,概括成几何思维有纵势横势平势斜势弯屈势。风水家将山势分为五种,以五行为名,分别是金形山,木形山,水形山,火形山和土形山。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形势。大的形势下,又有小的部分组合,这些组合就是一座座小的山头,或者大石块,山由石磊成,披上一层才木树林的外衣,但不管怎么磊,怎么披,其势在形就在,形在势要突出。大山画时,从山势入手,到勾皴然点,最后要回到山势上来。山有势则生活,人有势则生气。

【老冯谝画】050 讲传统   

          这是关于学习传统绘画和教学传统绘画的体会,有感于好东西抛弃太多的缘故。 一个东西,经过几代人能传下来,一定是好东西,不是好东西,早就丢进垃圾堆了,除非败家子。在当下,创新引领新潮流的大浪潮里,守住传统尤其珍贵,在中国画的学习上,不了解传统,就是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时下许多人,爱新奇洋怪的东西,把他人剩下的残羹当做宝贝,要不就是改头换面,抽筋去骨,一堆烂肉,据为己有,添盐加醋,以为创新。把主攻方向错误当作自我创新。把用笔散漫当作个性发展,把不懂笔墨规矩当作行为高端,把自我小地盘当圣坛讲经说法。把认识落后肤浅叫做文化差异,以至于把传统当做陈旧落后。这些都是无知的表现,也有其他心理和利益及其链条在作怪作祟。传统的东西,你钻不进去,怎么分辨精华与糟粕,如同周易,莱布尼兹看见,发现了二进制,而现代许多人都认为是算卦,岂不痛哉!春秋时代,孔子就讲“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习后要练习巩固,说白了,就是作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怎样做课堂,教育引导的?《易·革》里讲:“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顺天应人这才叫革命 。绘画同样如此,国画的根本,我认为三大块:哲学,书法,造型。哲学是管思想与方向的,过去一度认为是文学,现在看来肤浅了,但书法与造型没有改变认识的信心。不玩风骚,求其本真。如同“温故知新”,一样,千年不变,估计再过千年还是不会变的一样,工匠讲究师傅带徒弟,传承技艺同时传递感情,对内一团糟,对外四处飘,对上奴颜婢膝,对下横眉竖目,看家资本家就像看见他爸一样亲切,为名利而奔波劳神,如同明末文人,名气不小,却没有风骨,这些在绘画上还不得,我们要的就是骨气,这个传统的思想或者观点哲学。风骨这个词,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魏晋风骨,集团利益,政治利益下的人文觉醒,山水画独立成科的号角就是在这时候吹响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刘勰的《文心雕龙》,顾恺之人物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嵇康的《广陵散》等等,从流都已经成为源了,传统可谓强大。我们不醒醒吗?讲传统,就是吸收精华,去芜存真,发扬光大,不是腐朽没落的舍不得扔,只是不会辨别罢了。辨别就要静心,就要读书,心有会意,放的真谛。书法,讲书画同源,线条是有力度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横图竖抹,欺世盗名,中锋用笔尤其难,难在笔能提起。造型自不必说,否则就是个视觉,但文人往往狡猾的很,总爱用其他个方式,回避不会造型的问题,学唐宋就是这个意思。画个黑扇面的古事,就是极大的讽刺,不会玩就别装风雅。

【老冯谝画】051~ 三友之梅~

         题画诗一首:《梅》“一枝老梅花,扭曲又抓瞎,新枝期压过,满身是伤疤。”   这几天,飞雪连天 ,漫舞无际,冻雨连霰,人却不屈不挠。就画一个松竹梅。“岁寒三友”是个传统的题材,里面赋予的文化乃是做人的准则、道理与要求。松竹梅在寒冷之时,所表现的精神,激励着一个个受苦受难的文化人。松的坚韧不拔,经冬而逾显苍翠,梅的坚贞高洁,隆冬而怒放,竹的高洁挺拔,受打压而不改其节。历来是画家喜欢的题材。先谈梅。梅花有单瓣与复瓣,一般画工笔画,画复瓣好看,画写意画,单瓣洗炼,在此只谈写意。清冷,高洁,孤傲,以骨气显现。热闹便觉有俗气。赏心李方膺《题画梅》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每枝条不宜多,多则没有主次,老干上不长花,画开在当年的新枝条上,新枝条柔而长。老枝条用笔尽情扭曲,浓淡泼洒。题画诗一首:《梅》一枝老梅花,扭曲又抓瞎,新枝期压过,满身是伤疤。

【老冯谝画】052 ~诗意~   

         诗情画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每个画画的人却都绕不过去,主要是吸收诗词里面 的营养,诗书画有时会是一家子人,有时会宾主相宜。有名的段子就是苏东坡盛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对诗的理解表现在画面上,有古意和现代意义两种,表现在现代意义上,好说,就是用当下的眼光去看待,去理解,用当下的手法去表现,五花八门,着重看你怎么解读,又传达给每一名观者。古意就难一步,一是理解诗意站在作者当时的心境、遭遇、处境去理解,见山见水,却要高出一步,如晚唐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不只是个人的情调,还有晚唐的没落。山川景物,夕阳余晖,落寞惆怅,都笼罩在伤感的帷幕中。表现的画面,宜在细腻婉约中,似有秋风落叶,断肠人在天涯。同样的落日,在王之涣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表现手法宜壮阔深远,重墨写树木丰茂,山体用笔活跃,大河奔腾激越,有蒸蒸日上,激励昂扬之感。 

【老冯谝画】053 ~石头~   

         五行有金木水火土,石头属金,古语有“点石成金”,女娲炼石补天,就连小说《红楼梦》也叫做石头记 ,就借石头而写人间悲欢离合。《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岗”。金生水,因此,泉水在石缝中流出,土生金,因此,丘陵之下有山石支持,这一点,画画的人最容易忘记。火克金,古时半山腰上栈道就是用火烧水泼开发取道的,金克木,山石上不长树木,有土才长树木,石缝里长的树木坚韧不拔,木质细而硬,有钢铁之感,物以类同,人以群分也。 画石山,石头,在搭配上明理,才会有悟,下笔不至于乱了方寸。石有阴阳向背,明白山南水北为阳,阳处宜居,阴处树木茂密。小石头有各种形状,长锋用稍干笔勾,写生练习最好,勾皴擦依石形。多练,练到笔墨飞动,流畅如同写草书一样,不必计较是那种皴法,生动就行,皴法都是现实中获得的,由形象到意象。练到如明代画家王履言:“吾师目、目师心、心师华山”,这就成功。石树是山水画的基本功。华山远看,就是一块大石头,真是笑话所言:“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 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老冯谝画】054 ~长披麻皴~   长披麻皴,

         一把麻在制作中,阴干后,上边扎起来,下边劈开,这就顺溜。这种表现手法,多次用笔造型,好似犹豫不决的造型,先淡墨,后渐渐深起来,立起来 ,鼓起来,适用于丘陵。用笔坚决而刚硬,一笔成型,则是石体裸露的山,在就近就能找到实体原型。      披麻皴是学画,造山的开始,缘于顺手,从上到下,如同写“八”字,长线条也容易感受行笔的过程,是线的练习,运笔中起伏不大,稍淡稍干的笔墨,也好控制,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增强信心。       披麻皴线条是带有情感的,蓬松,半干的淡墨,给人以柔和,适宜草木茂密,气候湿润的丘陵,配上稍深色的点表示远处的树木。挺拔犀利圆浑的线条,一次就勾成型,是山石裸露的山体山脉,配上短线的松杉,如华山及其周边相连的几个山峰,东部近海的裸露山头。        还有就是披麻皴的变种,大笔散锋,浓淡干湿与山相合,常用于半山腰裸露的石山上。对披麻皴的变革与创新,与山体契合,与山体游离,拖泥带水的扭动 ,都是线的变化。在披麻皴的基础上,有荷叶皴与解索皴。

【老冯谝画】055 研墨   

         这是对初学者而言,但技法熟练的学者也在不断提升。笔墨纸砚的墨,是一项专业性强,又富有文化的物品,苏东坡讲,“非人磨墨墨磨人。”磨墨、调墨是一辈子学习的事情,变化无常,却又磨练有悟。墨,有现场研的墨,有隔夜的宿墨,有和了颜色的墨,有加了胶的墨,有砚台研磨的,有工厂预制的。墨锭也有区别,调墨的过程,就是凭经验进行,加上不同的纸张,画在纸上就不同。有的大师有怪癖,好要用嘴舔一下,和着唾液进行。水墨交融,墨要胶清烟细,现场研磨最好。墨的种类繁多,画画老墨最好,但不容易得到。时下许多看似新潮的理论言辞,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如,现代人讲的谬论“利益最大化” 捧为珍宝,不知贻害无穷,因此而产的墨汁,胶太多,兑上水,墨就淡。研磨墨汁适宜画小副画,小副比较细致的山水。大泼墨太浪费。八十年代的墨锭好,制作认真真心 好用,现在的好用的太贵,还不如用墨汁算了。端砚研磨的细,但费时,歙砚下墨快,却容易粗,细的好砚台时下不可得。研磨是蛮功夫,转圈圈吧!不习惯手腕疼,自然习惯就好,开始水要少,边研磨,浓了,加水,再研磨,浓了,再用。要珍惜墨,每一次蘸墨不要太多,毛笔的五分之一就行,这不是写字。还要调墨呢。写小楷书还是研磨的好用。

【老冯谝画】056 ~勾山~   

         勾山,是一种学习方法 ,黄宾虹有“勾古画稿”,也有勾山的写生与拟古。值得细细研读学习。当我们的思维到一定程度,混合含化了意向,勾便是记录。勾石勾山,就是个轮廓,还要有皴和点,相互衬托,完成一个轮回。勾不止是一种思维,也是用笔,执笔垂直于纸面,笔笔中锋,圆浑,能左右逢缘,顺逆自然,这就要多练。勾山勾石,关键是分析物象 ,起笔从物象何处起,运笔在物象何处,收笔在何处,与物契合,虚处宜淡,实处宜深,勾山之时,能不用擦尽量不要擦,阴阳用浓淡或者轻重表示。 

【老冯谝画】057 看画画

          看别人画画是一种享受。看高手画画是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习。神思随着笔墨的飞动,也在跳跃,每一次蘸墨,每一笔的扭动,都有新的体会。一看,悟得蘸墨调墨,如何用水,如何化解,浓淡是也。一看,用笔在纸上摩擦,惜墨如金,干湿是也。一看中锋侧锋,笔尖笔肚,如何勾皴,造型是也。看画,还是看老先生的作画过程,画如同写,骨法用笔,就会清清楚楚,落笔肯定,造型生动。当下的好看不多,如果图娱乐一笑,就看吧,却无收获。

【老冯谝画】058 ~山骨~

         人活着,就要有骨气。《增广贤文》有句话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与人打交道,不好的话,往往会热脸贴到冷屁股,人是会变化的动物,比跑虫厉害的是还有比闪电还快的思想。山就不同了,所谓稳如泰山,就是不会变化,静下来慢慢画,可以深入细致的研究。山那么大,终究是要进行一番取舍,就看画画人的情思了。宗炳《画山水序》里讲“应目会心”,看山有山之神,看水,有水之灵,山水之间,以骨气相支撑,俱有骨气。水草茂密,不易得到骨,烟雾弥漫,有时会伤神。山水之骨气,远望近观,如人之认识到了解性格,知其短长故事,此时一举一动,知其思想。画山在骨,骨是框架,同时又是神的聚集。看山,看了风貌,究竟归于骨气,显出精神。山之气,如同宋代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气随时易,而骨不变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657评论 6 50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89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057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09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6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43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5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2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61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0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21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20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3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71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25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43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