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下作家舒婷的名作《这也是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致橡树》女神
说起舒婷,大家不会陌生,中学课本有她很出名的《致橡树》,里面“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这首诗给舒婷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后来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诗歌的前后
此诗有一段颇具争议的公案,《这也是一切》有个副标题“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这个青年就是北岛,文艺青年可能多数读过他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呐喊悲愤的诗风铺面而来。他写过一首《一切》(感兴趣的朋友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一切”),里面的风格可以说更加的颓丧,舒婷于是写下了上面这首诗作为回应。
客观地说,在北岛那时的眼睛里(wg时期),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他的诗经常被一些批评家评论说“虚无”、“悲观主义”。批评北岛的人便引用舒婷的这首诗,进一步反证北岛的颓废。这种评论让舒婷不安,她曾在文章里申明说:有的批家把我的诗跟北岛的《一切》进行比较,并给他冠上虚无主义的美称,我认为这起码是不符合实际的。”
这个事情很开了,实际很简单嘛。
舒婷看北岛写的这诗有点颓,就写了首正能量点儿的鼓舞下他。请各位想想如果你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发了条很丧的朋友圈,你是不是也很自然会上去评论一句“嘿哥们儿开心点儿!”之类的话?《一切》是北岛先生在wg年代写的,而《这也是一切》是舒婷在那个年代刚刚结束后写的。“嘿哥们,黑暗的日子过去啦,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时代不同,妄下评论,键盘侠要不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历代皆然,何必非要争个高低上下。感恩你现在的一切,努力向上,时间会给你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