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一篇、数据结构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

女神节刚过,我又有了新的计划,如题,就是把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知识再重新回顾一下,当然有一部分是为了总结知识准备面试,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加深自己的编码意识,从数据结构的层面上提升自己的认知。

首先来看几个需要知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备注:「」包裹起来的就是 术语,需要特殊记忆,红色字体是特殊提醒

这张图是一份「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png

1、数据

数据就是指能直接输入计算机中,被计算机处理的符号和被计算机操作的对象。他不仅包含「整型」,「实型」等数值数据,也包含声音、视频、图像等非数值的数据。我们可以理解成,数据就是计算机处理的符号。

数据的两个必备条件:

* 能直接输入计算机
* 能被计算机直接处理

2、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数据结构中基本的独立单位,他也被叫做元素,结点,记录等。


在复杂的数据结构中,数据元素往往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也称为「字段」或「域」。


例如001 小明 男 西安这个数据就是一个「数据元素」,如图

数据元素.png

而其中的任何一个字段比如“001”,“小明”,“男”,“西安”这些字段就是数据项,如


数据项001.png

数据项小明.png

数据项男.png

数据项西安.png

所以我们可以说

“001 小明 男 西安”这个`数据元素`,是由“001”,“小明”,“男”,“西安”这4个`数据项`组成的

3、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性质相同,是指「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数量和相同的类型的「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例如上方的图片“学生信息表”就是一个`数据对象`。

这个数据对象中的`数据元素`都是由“学号”,“姓名”,“性别”,“籍贯”这4个相同的数据项组成的

班级中的全部女生的信息也是一个`数据对象`,他是班级学生信息的一个`子集`。

通常,我们习惯简称「数据对象」为数据,例如上方的学生信息表可以称为一份数据。

数据结构以某种内在联系将由「数据项」组成的「数据元素」组织成一个「数据对象」,在学习数据结构时重在学习:

”数据结构的组织形式以及其相关运算”。

ok,第一篇,基础文章,当做备忘录看看吧~~

谢谢大家的收藏,关注,转发,持续更新,么么哒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